不拿,嫌寒蟬啊。”姥爺的答案讓洪濤很失望,原來說這麼半天,還是不認識啊。
“那我弄蛐蛐罐去了。”洪濤一看沒啥收穫,自己拿著那一角城磚回到了小舅舅屋子裡,拿起一把鋼銼開始在城磚上蹭,下面用報紙接著。
自打洪濤開始養蛐蛐開始,姥姥家裡的廚具算是倒了黴了,第二天中午洪濤吃完了飯,就把姥姥的搗蒜錘翻了出來,把他挫好的城磚面子在放到搗蒜罐裡,一通猛錘,力爭做到更細更粉。下午放學之後,他又跑到二環路的地鐵工地上,找了一兜子純正的黃土,和一袋子熟石灰,繼續在搗蒜罐裡研磨,一直折騰到吃晚飯。
這天正好吃餃子,小姨負責砸蒜汁,小姨也不知道那個搗蒜罐讓洪濤給用過了,拿起來就用。結果吃飯的時候,一桌子人都吃出了一股子石灰味道,有懷疑醋壞了的,有懷疑香油有問題的,只有洪濤知道,那是搗蒜罐子沒刷乾淨,但是他只能偷著樂,不能說,這玩意太惹眾怒了。
折騰了好幾天,他終於按照那二爺教的方法,把5個蛐蛐罐兒都砸好了底兒,果然和那二爺說的一樣,這個底上的土層,即使把罐子扣過來,用手拍都不帶掉渣的,就好像是水泥抹的一樣,又平又結實。
可是這還不算完呢,砸好底兒的罐子還不能用,還得用茶水養,於是洪濤姥爺的茶葉又開始倒黴,每天洪濤上學之前都會在水壺裡泡一壺茶,然後在書包裡帶上一個蛐蛐罐兒,一起拿到學校裡去,別的同學聽課,他用一根毛筆蘸著茶水往三合土上抹。這下他算是找到了一項娛樂,連著2禮拜都沒上課睡覺,而是在課桌下面搗鼓他的蛐蛐罐子。
在養蛐蛐罐的同時,他也沒閒著,書包裡除了書本之外,還帶著鉗子、鉛絲和從廢品收購站弄來的銅絲。刷完了三合土,就開始編蛐蛐罩,弄這玩意他比較拿手,上輩子他也編過不少蛐蛐罩,什麼樣兒的都有。
除了做手工之外,洪濤又去幾個委託商店裡轉了轉,想找找還有沒有賣蛐蛐罐的。他也想給自己湊一桌,既然要玩,那就玩得專業點兒,可惜的是,去了好幾次都沒碰到,至於那位那二爺,他也沒見到,到不是他不在,而是不巧,幾次去他都幫人家拉活兒去了。
自從轉到了五班,洪濤好像就在學校裡消失了,課間的時候也不怎麼去搶乒乓球案子了,現在大江的膽子已經沒原來那麼小了,至少敢去爭取自己的基本利益,加上他的乒乓球技術與日俱增,不用洪濤幫他搶案子他也能玩得上。老師們好像也把洪濤這個怪異的學生給忘了,除了在上體育、音樂和美術課的時候,老師嘴裡還會蹦出這個名字,平時在班裡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洪濤的座位附近已經成了同學們的禁區,誰也不會到班級後面的牆角附近玩耍,就算追跑打鬧的時候,大家也會故意避開這個角落。因為那裡總是坐著或者趴著一個大個子同學,誰惹到了他之後,就會在下課的時候莫名其妙的挨頓揍,大家明知道打人的都是他小舅舅年級裡的學生,但是卻抓不到他的把柄。
本來班級裡每週都會輪換一次座位,每一列同學按照從左到右的次序,整列整列的向右移動,但是洪濤自己卻紋絲不動,一直守著教室左後方的角落。這裡靠著窗戶,可以讓他上課時極目遠眺,而且還靠著暖氣片,能在冬天的時候提供足夠的熱量,在夏天的時候摸上去冰涼舒適。班主任也不去管他,愛坐那裡就坐那裡吧,最好能坐到樓道里去,老師才高興,眼不見心不煩。
在期末的時候,洪濤這個名字再次浮現在小學部所有任課一年級的老師眼前,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看,這個名字還是牢牢的趴在樓道里的光榮榜上,而且還是最上面那一行,全部6門課除了100分就是優,體育老師和美術老師更狠,他們覺得優還不足以表達他對洪濤的認可,於是在優字後面加了一個紅色的加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