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方的解釋自然就是民間的解釋了,民間的解釋就是:比人民幣好用、可以買到人民幣買不到的貨物的錢!
綜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外國人進入中國的時候,不能用外幣直接兌換人民幣,而是需要到銀行把手裡的外幣換成外匯兌換劵,然後拿著這個兌換劵去指定的地方消費。這些指定的地方有高階的賓館飯店、特殊的商場、旅遊景點等等,反正老百姓基本是接觸不到。
而當時的外國人進入中國,是不能拿著人民幣去四處亂花的,官方不允許,老百姓也不敢收。至於為什麼要轉這麼一到手,還加這麼多限制,洪濤不是學金融的,也沒研究過這個東西,反正他就知道,有了這個玩意,你就能買好多進口貨,而且因為這個小紙片,中國還誕生出一種行業,京城人管他們叫“切匯的”、“倒匯的”。
倒匯和切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又能很有機的結合成一體。倒匯的就是倒|賣外匯劵的意思,這些人剛開始都聚集在日壇路、友誼商店和使館區裡,就和現在的號販子一樣,碰見外國人或者進出這些高檔場所的中國人,就會湊上去問一聲:哥們,有外匯劵嗎?
如果你回答有的話,他們會以人民幣和你換,當然不是一比一了,價格肯定會高一些。有些在北京久住的外國人就會把手裡的外匯劵換給他們,然後拿到人民幣去普通老百姓消費的地方消費。而這些倒匯的再把到手的外匯劵換給那些更需要的人,從中賺取差價。
誰更需要呢?當然是普通老百姓了,比如你馬上要結婚,可是家裡還缺一臺彩電或者洗衣機,但是你拿著人民幣又沒地方買去,於是迫不得已,你只能換外匯劵,然後去友誼商店或者出國人員服務部去購買。當然了,這都是82年以後的事情了,那時候北京老百姓的家庭三大件已經從縫紉機、手錶、腳踏車變成了彩電、冰箱和洗衣機。
這些倒匯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也不侷限於倒|賣外匯劵,什麼美元、日元、英鎊、港幣他們都倒,這些人也算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批開始接觸國際金融的人了吧。到了80年代後期,有些倒匯販子手裡流通的外匯數量非常龐大,幾個小時之內就能給你湊出十幾萬美元來,當時凡是要出國並且想在國外買東西帶回來的人,都得去找這些人,因為國家有規定,出國只給你換少量的外幣。
倒匯的人裡有正正經經做倒手生意的,也有一些搞邪門歪道的,這些人就是切匯的。切這個字眼放在這裡代表了一種騙人的技巧,而且很形象,因為你的100塊錢,到了他們手裡,一轉眼就剩下80了,你就算死盯著他的手也沒用。他們在和你換取錢幣的時候,用魔術師一樣的手法,把你的錢偷偷拿走幾張,或者就是給你的錢你明明數著夠數,但是回家再一數,就少了。
這些切匯的人發展到後期,手段越來越豪放,已經不滿足於偷走你幾張錢,有時候直接是整包整包的給你掉包,著實是坑害了不少人。
洪濤到沒打算去倒匯或者切匯,他看重的是能用外匯劵去友誼商店裡買那些進口商品,比如目前國內商場裡還見不到的洗衣機、電冰箱、彩電等等電器,還有萬寶路香菸、進口化妝品、香水、進口服裝、鞋之類的生活用品。而且這些用品他也沒打算去倒賣,只是想自己家裡或者店裡用,能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幹嘛不呢?
那位蔣女士沒有哄騙洪濤,只隔了兩天,就給洪濤帶來1000塊錢的外匯劵,而且還是等額換給洪濤的,也就是一比一,這讓洪濤很不好意思,他不好意思的不是等額不等額,而是她這麼大方,自己以後就不好意思再張嘴了。洪濤可不是光想買兩臺洗衣機就完事,他還有好多東西要買呢,所以他決定必須把蔣女士拉下水!!!
“蔣姐!要不您抽空陪我去一趟友誼商店吧。”洪濤開始給蔣女士下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