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劉備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和別人的看法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的,說到底,對其他人的‘性’格做出論斷,這個行為本身,其實並不是在評論其他人,只是單純的在評論自己而已……
就像是廣為流傳的一個關於蘇軾和佛印的故事一樣……
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
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
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
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說到底,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個關於人心的故事,很多時候,人有什麼樣的看法,更多的時候,其實還是建立在自己的認知上出發的,自己有‘陰’暗的想法,就會用‘陰’暗的立場去解釋其他人的行為,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陰’謀的產物,覺得歷史上一切所謂大公無‘私’的舉動,實際上都有‘私’人的‘私’利在其中……
而反之,如果一個人自己‘性’格相對開朗積極一些,那麼凡事則都會往最好的方向去想,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往往總會把事情往最好的方面去想,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這麼想的……
當然,事實上,無論是過於‘陰’暗的角度,還是過於陽光的角度,本質上都不見得是事實真實的全貌……
就像是關於劉備‘性’格的爭論,劉備究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還是一個虛偽的梟雄?
這個問題,其實本身就是有兩面‘性’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劉備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人,至少在三國演義裡,他做出來的很多事情,都是符合好人這個標準的,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和想法去這做,他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仁王……
然而,劉備雖然是好人。但是卻也並不是那種純粹意義上的爛好人,他充當好人,其實也是有自己的目的所在的,三國演義之中曾經有這樣的一段話:“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曹以急;吾以寬;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其實從這一段話看起,劉備的仁慈,並不是一種很單純的仁慈,而是一種帶有政治目的,為了凝聚人心而表現出來的姿態……
當然,雖然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是不得不承認,至少劉備確確實實是如他所說做到了所謂的“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這一點,其實說穿了來說,就是立場上的問題,想要統治江山,那麼和敵對的勢力。就必須保持相反的步調,對方贊成的,自己就要反對,對方反對的,自己就要贊成……
就像是當年國共之間的立場,其實也是一樣的,一方既然是以有錢人為代表的勢力,另外一方自然就只能夠去走農民路線,只能夠走打倒土豪劣紳,分田地的路線,你既然有錢,那麼我就只能夠發展無產,走無產階級的路線,既然你以城市為中心,我就只能夠去農村,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而這一點,其實也就是一種相對中立一些的看法了……
很多事情,其實沒有所謂的對錯是非,從中立的角度來說,只是敵對雙方採取不同的立場行事而已……
而對於劉備的評價,其實也是如此……
劉備就是劉備,他有著自己的仁慈,但是同時他也是一個爭霸天下的王者,王者自然有自己的行為模式,如果說曹‘操’走的霸王的路線,而劉備選擇的就是走仁王這樣的路線,僅此而已……
而對於戰場之上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