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才尋路逃亡。
鬧朝擊犬(3)
趙盾灑淚上車,催馬向城外跑去。甲士們衝到大街時只看到趙盾車輛揚起的長長灰塵。
晉靈公夷皋的宮廷刺殺行動失敗了。
三
遭到國君迫害的趙盾僥倖逃脫後,選擇了逃亡。
趙盾帶上兒子趙朔,緊急逃出首都,準備逃往國外。他的這個舉措為自己贏得了聲譽。趙盾並不是沒有反攻晉靈公,為自己討個說法的能力——歷史上的權臣經常這麼做——而是主動逃避,說明他並沒有謀逆之心。聯絡之後事態的發展,如果趙盾脫險後立刻糾集力量,不論是攻打宮廷,還是自衛,那麼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將會是另外的情況。
我們不知道趙盾在流亡途中的言行。事實上,趙盾逃亡的時間非常短。幾天後,晉靈公就被趙家的勢力殺死了。有關晉靈公之死的關鍵內容,正史上的記載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這就為傳聞的流傳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趙盾還沒有逃出國境,就在逃跑的途中巧遇了自己的族弟、晉靈公的姐夫、將軍趙穿。趙穿之前不在首都,聽到趙盾的哭訴後,異常憤怒。他讓趙盾先不要出國,自己再去和晉靈公“談談”。趙盾就在國內找了個地方暫住了下來,不久便傳來了趙穿殺死晉靈公的訊息。
有關趙穿刺殺晉靈公的傳說版本也有兩個。其中一個版本是趙穿先去找晉靈公講理,問他為什麼要謀殺趙盾。然而晉靈公不但不聽,還對趙穿惡聲惡語。出離憤怒的趙穿就帶領軍隊一擁而上,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第二個版本被記錄在《東周列國志》中:趙穿進了宮後,哭哭啼啼,主動向小舅子承認錯誤,還主動要求懲罰與趙盾同族的自己。晉靈公很感動,自然沒有處罰趙穿,反而更信任姐夫了。趙穿之後幾日一直陪著晉靈公在桃園遊玩,趁機指出桃園缺乏強大的護衛軍隊。晉靈公就放心地讓趙穿組織一支護衛軍隊。趙穿挑選親兵組成了桃園的衛隊,還向他們灌輸了晉靈公是昏君,逼走忠臣趙盾的思想。這一晚,夜很深了,晉靈公還在桃園飲宴。趙穿很輕易地率領衛隊殺死了晉靈公。
()
《史記》對這麼重要的事件的記載只有一行字:“盾遂奔,未出晉境。乙丑,盾昆弟將軍趙穿襲殺靈公於桃園。”這是典型的“春秋筆法”。趙穿弒君是難以否定的。但晉國的史官既沒有說趙盾參與趙穿刺殺晉靈公的謀劃,也沒說趙盾對趙穿的行為毫不知情。趙盾在整個事件中角色和地位模糊不清。
晉靈公死後,趙盾返回首都,仍然執政國家。他主持立晉襄公的弟弟、晉靈公的叔叔黑臀為新國君。這就是晉成公。晉成公並沒有追究趙氏家族的責任,對趙盾等人相當客氣。晉國恢復了一團和氣。
難判對錯(1)
一
趙盾在君位更替後,面臨著心靈的煎熬。
趙盾重掌大權後,非常在意史官對晉靈公之死的記載。於是他把太史令董狐找來,詢問他相關的記錄情況。董狐坦率地把大事記錄給趙盾,讓他親自去看。上面赫然寫著“秋七月,趙盾弒其君。”董孤還告訴趙盾,這段記錄已經在朝野公佈了。趙盾猛然感到彷彿被晴天霹靂擊中。
春秋時期歷史記錄和史官的地位遠遠高於之後的朝代。史官們忠實地記錄發生的一切,百姓們都信任歷史記錄,將歷史記錄作為前後相望、褒貶人物的主要依據。政治人物雖然權力、金銀、美女什麼都有了,但依然逃不過輿論和歷史的評判。他們尤其在意歷史記錄。趙盾當即質問董狐:“先君不是我殺的!我當時並不在都城,你怎麼讓我承擔弒君罪名呢?”董狐坦然回答說:“您身居相位,的確在國君被弒時逃亡了。但您沒有走出國境,而是居留在國內,歸來後又不懲辦兇手。兇手又是您趙家子弟。您說您沒有參與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