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深蒂固的中國,這是有關國體國運的根本問題。皇帝姓氏的變更意味著王朝的更替。武則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繼承權力意味著武周王朝的延續。如果由李顯繼承皇位,則意味著武周王朝的結束,李唐王朝的復辟。

現在大臣們群起請求召回貶放廬陵的李顯,集體亮出觀點,是對武則天政權無聲而釜底抽薪的反抗。

武則天花費了比其他帝王要重得多的代價才攀登上權力的頂峰,異常珍惜手中的權力。自從登上帝位之後,她就一直思考著繼承人的問題。到了晚年後,武則天更是時刻沒有忘記這個隱患。內心深處,李家和武家難以取捨。躍躍欲試的武三思等人是自己的同姓後代;李顯、李旦兩個兒子憨厚老實,為人謹慎,而且都做過皇帝。大臣們心中對李唐王朝的感情難以磨滅,依然希望在自己身後天下能夠恢復李姓。從這個角度來看,精明的武三思等人相比李顯兄弟來說處於劣勢。大臣們用各自的方式勸告武則天應當將帝位傳給兒子。只有這樣,武則天在升入天國之後才能世世代代享受子孫後代的供奉。而如果將帝位傳給武三思等人,武三思等繼位者會去供奉、祭祀自己的祖父牌位。到那時候,作為姑母的武則天的地位是尷尬的。武則天自然知道這樣的可能性,但要她將天下拱手還給李姓,自己結束武周王朝,她又於心不忍,難於下手。

“為什麼天下只能由男子來做帝王?”繼承人問題也好,宗法制也好,最根本的思考又迴歸到了這個問題。武則天不得不哀嘆,武周王朝仍然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男性主導的天下。雖然武則天花了十多年時間來樹立女皇的權威,將政治制度塗抹上女性色彩,最後還是失敗了。繼承人問題的困擾證明一代女皇十多年來的性別抗爭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效。

隨著武則天的病重,皇位繼承人問題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

流傳甚廣的《狄公案》中有武則天的男寵、佞臣張易之向狄仁傑詢問自保之策的內容。狄仁傑就建議張易之去勸武則天迎立廬陵王李顯為繼承人,以擁戴新皇帝的功勞來為自己免禍。丞相狄仁傑是堅定的李顯支持者。當時武則天很有意思立武三思為太子,詢問朝臣是否可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狄仁傑卻說:“天下百姓依然思念唐朝。之前北方出現邊警,陛下派遣梁王武三思去民間招募勇士,一個多月時間召集了不到一千人。又讓廬陵王李顯去招募士兵,沒幾天就招募到了五萬人。如果要選擇繼承人,非廬陵王莫屬。”武則天大怒,拂袖而去。後來武則天又向大臣提問:“朕常常夢見雙陸不勝,做何解釋?”在場的狄仁傑和王方慶同時回答說:“雙陸不勝是無子的意思。這是天意在警告陛下!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動搖,天下就危險了。文皇帝身蹈鋒鏑,勤勞而有天下,傳之子孫。先帝彌留之際,詔令陛下監國。陛下登基,君臨四海已經有十多年了,現在想立武三思為太子。姑侄與母子關係,哪個更親?陛下立廬陵王為太子,則千秋萬歲之後常享宗廟。立武三思為太子,宗廟中就沒有陛下這位姑母了。”武則天終於感悟了。

武則天終於在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派遣徐彥伯迎廬陵王回長安。李顯到長安後,武則天將他藏匿在帳中,再召見狄仁傑,故意商量立太子的事情。狄仁傑敷請切至,涕淚俱下,請求迎立李顯。武則天這才將李顯召喚出來,說:“還給你太子!”狄仁傑下拜頓首,轉悲為喜,又說:“太子雖然回來了,可大家還不知道,人言紛紛,怎麼取信他人呢?”武則天就安排李顯公開出現,安排大禮迎還。朝野大悅。之前有許多人多次奏請武則天迎還太子,都沒有成功。只有狄仁傑透過母子天性勸說,使得武則天下定了決心。

繼承人風波(3)

《狄公案》的這個說法有很大文學加工的痕跡。但是基本史實是正確的:武則天在朝臣的勸說下,最終將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