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儲藏室等;其電力均由一部從德國帶來的發電機供應;帳篷分為兩層,隔熱防雨,還防陽光輻射,帳篷裡的每張床頭都對著一個窗戶,病人可以自行決定,是開啟還是關閉;手術室是一個充氣帳篷,內部的高壓,可排除外部空氣中的不潔物;另有五六十個小型簡易馬桶,病人使用後,馬桶會自動粉碎排洩物,而後再匯入一個塑膠袋,統一送至環衛部門處理;還有一個帳篷作為X光室,與其它帳篷相對保持一定距離,3米外不會對人產生輻射。
我還聽說,德國的這種帳篷醫院早在五六十年前就誕生了,是二戰時期德國專門用於應急戰場的需要而構想出來的。它對德國來說,也許已經是落後了;但對中國而言,卻是再先進不過了。據德方介紹,這種帳篷醫院可以在陸地任何地方搭建,包括荒野、高山和沙漠。它曾在巴基斯坦2007年的地震區域使用過,在非洲的幾個地震區域也使用過,而在阿富汗每年都會使用一兩次。它的裝備雖然談不是世界最先進的,卻是最成熟、最實用的。正如德國紅十字會發言人Koch女士在新聞發言中所說,我們的野戰醫院說它是最高階別的,這並不是說,我們的醫療裝置有多麼的高階,多麼的尖端,而是說這種野戰醫院的規模較大,完全具備一個醫院應該具備的大部分設施和功能。而且這個野戰醫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最少的德國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醫院移交給受災國家的醫務工作者,自己執行,自己使用。
在搭建野戰醫院過程中,11位德國醫療技術專家、40多位華山醫療隊和100多位都江堰市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冒著酷暑,頂著烈日,身兼數職,加班加點,全力投入;麻醉師、衛生員、消毒員、水電工等,也赤膊上陣;甚至拿手術刀的醫生還扛起大箱子當起了搬運工,嬌小溫柔的護士也拼裝儀器當起了裝配工。尤其是德方的工作人員,相當敬業。比如有一位叫克勞斯的先生,在德國是一家工程公司的老闆,同時也是紅十字會的一名志願者。他曾參加過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救災工作,如巴基斯坦、伊朗、印尼等。他這次是第一次來中國,到災區後,可能是天太熱,也可能是太著急,嘴唇很快便長了瘡。但他默不作聲,每天只顧低頭幹活。他對中國的記者說,我們和中方的合作很協調,在其他地方要一兩天才能做完的事,在中國的災區,幾個小時就搞定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8.中德帳篷醫院(3)
此外,四面八方的志願者,也紛紛聞訊趕來幫忙。其中最為突出者,當屬王平率領的“兄弟愛心救助隊”。這支由70多人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成員來自全國10多個省份,其中有公務員、大學生、個體老闆等。災區的夏日,酷熱難熬,時刻都像在蒸桑拿。但“兄弟愛心救助隊”從早上7點開始搭帳篷,一直幹到深夜十二點,個個吃苦耐勞,揮汗如雨,卻從不休息片刻。
在搭建中德帳篷醫院的過程中,中方人員不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給德國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中國的這次地震發生在山區,所以德國專家預計,搭建這座野戰醫院至少需要5天。可沒想到中方人員僅用了2天半的時間,一個個巨大的帆布帳篷,便接二連三地從廢墟上矗立起來,而且還完成了醫院主要裝置的安裝工作。於是德方人員感嘆說,中國災區的工作人員,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也是最有效率的!
2008年5月25日下午3點,中德帳篷醫院正式落成。
我聽說,在長約400米、寬30米的都江堰天府大道的盡頭,46個大大小小的白色帳篷一字排開,帳篷裡的所有的醫療裝置,均可以拆卸移動。即是說,這個特殊的帳篷醫院可以隨時根據需要,遷移到任何一個地方。因此與其說是一個野戰醫院、帳篷醫院,不如說是一個流動醫院。醫院設立了門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