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小韓這個可不能亂說。”張瑋綸提醒韓孔雀,他們剛才雖然還有點疑問,但現在已經一致認為這是一件康熙的仿品,現在韓孔雀這麼說,可不止是要打福田佳明的臉,連他們也中槍了。
韓孔雀看著張瑋綸,但秦大可此時卻又點了點頭,所以他直接接著轉頭,看著福田佳明,認真的道:“有蛤蜊光並不能絕對推斷彩瓷為真!只能說,有蛤蜊光,極大多數的彩瓷都是老物。”
“哈哈,真是個笑話,你這是在標榜你們的造假技術高明嗎?如果是這樣,我還真要見識一下,你們是怎麼製造出需要幾百年才能形成的蛤蜊光。”福田佳明道。
有人認為瓷器上蛤蜊光,是由於釉色中一些金屬元素,歷經近300年左右的歲月,漸漸遊離到了瓷面上,因此而形成了蛤蜊光。
由此斷言:清康熙、雍正朝以上年紀的瓷器彩色釉面,才有可能出現這種蛤蜊光。
但這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收藏過程中,不僅在清中期的嘉慶朝瓷器粉彩釉面上,發現過這種帶點神秘色彩的蛤蜊光,就連只有一百多年的同治、光緒年間的一些彩瓷,也有個別出現這種光暈。
也就是說,蛤蜊光的出現,需要一定年紀,但不一定要等到250年以上,當然,也有的古瓷,年紀不小,卻沒有出現這種光暈,因此,蛤蜊光也不是判斷古瓷的絕對的惟一依據。
但是,根據蛤蜊光來判別古瓷真偽,在目前來看,還算是個比較重要,比較可靠的手段之一,這也是福田佳明在看到蛤蜊光,就認為這件盤子肯定有年頭了。
這不能說錯,但,單靠這個來判定,肯定是不全面的。
“看看這件瓷器的表現,真蛤蜊光在側光下若隱若現,如虹似霞,像是具有生命一樣,閃閃爍爍,顯得十分靈動,這種表現是那種假貨能夠相比的嗎?
儘管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仿古者,以某種藥水浸泡等手法,製造假蛤蜊光來仿造古瓷,但和別的製假手段同樣難以避免地產生缺陷:假蛤蜊光也和假包漿、假火石紅一樣,不夠自然,缺少靈氣。
假蛤蜊光顯得呆板生硬,而真蛤蜊光在側光下若隱若現,如虹似霞,像是具有生命一樣,閃閃爍爍,顯得十分靈動,說得通俗一點,假蛤蜊光和假火石紅、假包漿一樣,是死的,而真蛤蜊光是活的,這樣的表現,你們認為有人能夠仿造出來?”
明成海此時低聲對韓孔雀道:“是不是光暈?”
他剛說完,就被秦大可拉了一下,李成和也看向他,韓孔雀知道,明成海和張瑋綸,都沒有看出異樣。
韓孔雀搖頭:“不是光暈,是確確實實的蛤蜊光。”
韓孔雀知道明成海的意思,蛤蜊光現代仿製的差勁,可光暈可仿製的不差,現代景de鎮所燒粉彩瓷器都有光暈,是因為燒造溫度的關係。
但若能細心比較、甄別和體會,能對老的光暈和新的光暈的物理表現仔細觀察,它們兩者還是有所區別的,這一點亦不失為鑑定彩瓷真假的好依據,尤其是明代五彩。
油光完全不是簽定真偽的依據,其形成原理與瓷器本身無關,在此提及油光,主要是不要誤把它當作蛤蜊光或光暈。”
“光暈”,在許多陶瓷著作上指的是由於年代久遠,彩料“本身上”產生的一層彩光,不是在白釉上的。
這類現象主要產生在明代五彩上(以“棗皮紅”為明顯)和清代、民國的五彩、鬥彩和粉彩上。
“油光”其實是油汙之類在瓷器上的物理呈狀,或在白釉上,或在彩料上。理論上講,在歷代瓷器上都可以形成。
為什麼說“有蛤蜊光並不能絕對推斷彩瓷為真”呢?
主要是因為韓孔雀發現,這件所謂的“康熙仿永樂甜白釉暗刻龍紋五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