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1部分

重視她的婚事,眼看著嫁妝是意想不到的豐厚。連枝兒高興之餘,總覺得太拋費。

“連花兒嫁的還是縣城的宋家那,她那嫁妝,折算折算,也就二百來兩銀子。咱這一塊地,就比她的多了。”連枝兒就跟連蔓兒道,“還有那些衣裳、傢俱,還要給我打頭面,太多了……”

“姐,”連蔓兒就笑著打斷連枝兒的話,“你跟誰比不好啊,說連花兒幹啥。她哪裡配和你比。以後可別說這樣的話了,不吉利,咱爹孃聽了都不高興。”

“是我說差了,以後不說了。”連枝兒知錯就改。之所以提到連花兒,那是因為,整個三十里營子,當然並不包括王舉人家,就數當初連花兒的嫁妝多。

“姐,你也別總說太拋費啥的。要是咱家現在跟從前那樣,想給你多陪送點兒東西也不可能。現在咱不是過好了嗎,這些東西,還是少的那。以後啊,肯定還得——水漲船高!”連蔓兒笑著道。

“這就過福了。”連枝兒也笑道。

給連枝兒的嫁妝田買下來了,以後保證連枝兒餓不著,連蔓兒就又尋思著該給連枝兒再置辦點什麼,日常有些進項,至少讓連枝兒手裡不斷了錢使喚。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商量,這回還硬是將連枝兒也給留下了。

“姐,這都是咱自家人,說的也是正經事,你可有啥害臊的。給你置辦鋪子,看你是咋想的?想要啥鋪子?”連蔓兒就先開口道。

“啥都行。”連枝兒老實地道。

大家看連枝兒是不會出什麼主意了,只好自己商量。

“這鋪子是選鎮上,還是縣城裡?”五郎先道。

“就鎮上吧,近便。”連枝兒這次不用人問,就說道。

“鎮上啊,這還真有點難……”連蔓兒就道。錦陽鎮上的各類店鋪,幾乎已經飽和了,而且並沒有哪家有出兌的打算。

“原來老趙家那雜貨鋪子沒了,要不,給我姐弄家雜貨鋪吧。正好咱有連記百貨,這進貨的價錢、貨品的花樣,別的小鋪子比不了。以後我姐這鋪子,在鎮上也得是頭一號的。”連蔓兒想了想,就道。

“雜貨鋪子是好,不過……”連守通道,“鎮上原來的幾家雜貨鋪,是老陸家的最好。咱這鋪子開了,肯定得把他家的生意給頂了。咱跟老陸家,這都不錯……”

連蔓兒立時就有些無語。

開商鋪,哪裡會沒有競爭?真要大家都像連守信這麼想,那鎮上一開始就應該只有一家雜貨鋪。其他的行業、其他的地方,也都該是這樣了。

連守信樸實、謙退、克己,即便是現在,仍舊不脫其莊稼人的本色。別看他表面上看性子綿軟,但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頗有些古樸的俠氣。這種古樸的俠氣,在連蔓兒前世那個年代,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傻氣。

即便並沒有真正念過書,受過正統的教育,但是連守信還真是將克己復禮這四個字,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克己復禮這四個字,是世代傳承下來,深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並浸透在這片土地哺育的莊戶人家的血脈裡。

“還真是,要不,蔓兒你再想想,咱給枝兒開個別的鋪子?”張氏想了想,也道。

連蔓兒剛要出口反駁,突然想到一件事,立刻就改變了主意。

“開雜貨鋪是最好,要是不開,那再想想別的也行。”連蔓兒說道。

“對,想想別的。”張氏就道,“老陸家和別人家不一樣。”

“嗯。”連蔓兒點頭,“要不,咱給我姐開家磨坊?”

青陽鎮上只有一家磨坊,周圍的鄉村要磨米、磨面通常都是在那裡。

“就一家磨坊,咱再開一家,這還真行。”連守信就道。

張氏也點頭。

“我剛才想了,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