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在繼續前進了,前面歇腳的地方距離太遠,這個槐樹關正好作為一個第一個歇腳點。
槐樹關地方不大,守衛者也不多,只有區區幾十個人。陳墨等人一身軍將打扮,不但帶著文書,還帶著眾多的武器。這些大兵可不好惹,槐樹關的驛將和驛卒很謹慎,趕緊照應。
按照規定,陳墨等人的吃飯問題需要槐樹關來給解決。槐樹關不窮,但糧食不多,過了很久,槐樹關的驛將才帶著一些百姓和糧食跑回來,陳墨等人的晚飯算是解決了。
“高驛將,這個驛看來維持的也不容易,平日間官方的來往都要管,是朝廷,還是地方負責補充這項度支?”飯後,天還帶著微亮,陳墨乾脆和姓高的驛將聊了起來。
“陳書記說的對啊,管理館驛很不容易,朝廷和地方的補充總是拖欠。所以都是用當地的大戶來做驛將,好‘以商補虧’,也不瞞陳書記,小人就是當地的大戶,這個槐樹關其實都是靠商旅來維持。”
陳墨笑了,因為這個陳書記的稱呼讓他感覺有些脫離了時代,很有一種親切感。
陳墨的通關文書上沒提待詔的事情,他的任命是華州掌書記。這位高驛將知道一州的掌書記官職不高,但也有很多不同,比如陳墨這樣的掌書記。他一定是屬於實權的掌書記,從他帶計程車兵就可以看出來。因此,高驛將非常謹慎。
在高驛將口中,陳墨知道了館驛的真實情況。除了重要關口,館驛人員幾乎都屬於被徵召輪番服役的農民。由於財政對館驛支出安排費用有限,而實際耗費巨大,為保證正常運轉,唐代一般由政府指定當地富戶主持,並任命其為驛將或捉驛(“捉”即掌握、主持之意),負責對驛丁的管理、館舍的修繕、接待和通訊工作及其月報的報送,並出資彌補驛站的虧損。而有些頭腦靈活的驛將則利用館驛社會交往之便從事商業活動,不僅可達到“以商補虧”的目的,而且還有利可圖。有的地方經濟發達,驛將數年便成為名聞遐邇的巨賈。
這槐樹關修繕的很整齊,驛丁的衣服也不破舊,看來這位高驛將很有一套。
“請問高驛將,前面是哪個驛,還有多遠?”這才是陳墨和高驛將套近乎的真實目的,這條驛道他之前打聽了一個大概。而現在必須詳細瞭解,好心中有數。
“明日陳書記要趕緊趕路,前方五十里才是子午鎮,那裡比這槐樹關還要好。看這天氣,明日的雨不會太小,陳書記不要錯過了宿頭。”
又是一個非常親切的名字,子午鎮和子午村、子午堡只差一個字,這個子午鎮就應該是南子午口了。
“高驛將看這雨要下多久?”
高驛將看看慢慢有些變暗的天空道:“山間的雨,說不準,說停就停,說來就來。有時候雨水很少,有時候一個月都不會停,出行就要看運氣了。”
。。。。。。
果然象高驛將所說,第二天的雨大了一些。好在前面大部分道路都是木製棧道,開闢的石路很少,不用走的過於溼滑而發生危險。加上坡路也不算太多,在天漸漸暗下來的時候,一行五百人到達了子午鎮。
這裡不但有子午關,還有一條清澈的子午河,讓陳墨倍感親切。
第二天,離開讓人親切的子午鎮,道路終於艱難起來。就像高驛將所說,雖然不大,但雨一直沒有停,讓陳墨等人倍感艱辛。
這條棧道還在向東延伸通往石泉縣,隨後是寧陝縣境,因為向南的山峰太高,根本沒有透過的可能。一路上不停的環繞各種大小不同的山谷和山峰,棧道崎嶇上下的就彷彿沒有盡頭。。。。。。
好在沿途都有官驛,這些官驛就等同於邸舍,對來往的所有人開放,當然普通商旅要收錢。陳墨等人屬於不用交錢的那一部分人,而且陣容強大,也正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