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原始社會,不用擔心拆遷徵地什麼的,只要用石灰標示出輪廓,就可以開工了,石渣枕木都可以就地取材,只有鐵軌道釘才要從馬鞍山運過來。這個鐵路工程的整體管理,我大膽啟用了新人,剛剛初中畢業的三個年輕人,為首的叫阡陌。
阡陌的數學物理都相當出色,基本上,我會的他已經懂了一半,足夠應付鐵路建設中的難題了,沒辦法,我也不能總是大包大攬一個人幹,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出點問題走點彎路也沒關係。
另外兩人,一個學的是基建,一個是橋樑,也算專業對口。
值得一提的是橋樑,現在龍族也已經造了一些橋樑,從早期的竹木橋發展到石拱橋。
建設鐵路,免不了要跨越江河,經常要建橋。
建橋的話,最好是鋼筋水泥或者鐵橋,尤其是預製梁,使得造橋變成極為簡單的事情,而且預製梁本身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不過放到古代,就有很多問題。別的不說,沒有大型起重機,怎麼將這些大傢伙運到河上去?
不得不說,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強大的,在我的家鄉,就有巨大的條石結構的橋樑橫臥在河流之上,其一塊條石的重量就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噸!至今人們無法瞭解,這麼大的石頭,又沒有起重機,是如何安放到橋樑上去的。
然而,現代的鐵路與高速鐵路橋。那上面的梁巨大無比,重量可達九百噸!
按照現在龍族的科學水平與施工水平,預應力的水泥梁還難以採用,所以,我們只能從最最基本的拱橋,石拱橋與水泥拱橋做起。
石拱橋,無論是原理,還是結構,都是十分簡單的,我國古代的大中型橋樑,大多數都是石拱橋,尤其是現存於世的,基本上都是石拱橋,只有少數小橋,才用條石鋪建平橋,石拱橋建造簡單,堅固耐用,使得其成為歲月大浪淘沙的幸運兒,比如趙州橋,比如我到過的福州江上的那座幾十孔的石拱橋(名字忘了)。
因為石拱可以無限連續,所以,理論上,石拱橋也可以跨越足夠寬的江河。
當然,石拱橋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單孔跨度不大(當然,改用水泥預製梁跨度大很多,但是依然不能與其它橋樑相比),主要是跨度越大,拱越高,這個有不小麻煩,尤其是容易被洪水沖毀,不過在目前階段,石拱橋是最好的選擇。
建造石拱橋並不複雜,而且成為豆腐渣工程的可能性近乎於零,我也就放心讓底下人去幹了,我自己,則重點放在了車輛與蒸汽機制作上。
蒸汽機的精密度要求比內燃機小多了。所以,很快就試製成功,試執行的結果,比內燃機效率高很多,又經過數次改進,終於可以裝到船上實用了,所以,我們的蒸汽機最早的運用不是抽水什麼的,而是船隻運輸。
當然,蒸汽機用於船上並沒有多大必要,由於此時的蒸汽機體積龐大,尤其是鍋爐,由於燃燒效率不高而做得很龐大,需要不斷改進,不過,只要做出來了,並知道方向,這個還不是太困難。
機車就比較複雜了。
簡單的製造一輛機車,能夠推動或者拉動車廂前進並不太複雜,但是,要將速度提上去,那就完全不同了,在低速運轉時十分出色的輪轂,一旦高速執行,便屢屢出故障,活塞連桿等零部件也是一樣,磨損率很高,還有剎車制動系統等。
當然,要全部等研製完畢再上馬不現實,要那樣,火車也許永遠不會問世,所以,在我的命令下,第一輛原始機車製作出來了。
這輛機車十分簡陋,就是一個架子,上面一臺鍋爐聯通蒸汽機,蒸汽機活塞推動曲杆帶動車輪前進,下面沒有鐵軌,上面沒有剎車。
試車地點放在製造地點馬鞍山城,試車那天馬鞍山可以說人山人海,除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