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洛陽,何校尉府。 字幕:何龕,東夷校尉,後將軍,魏光祿大夫何楨之子。 家人入報:今有鮮卑都督慕容廆,率部降晉,受天子封爵,前來拜望將軍,至於府門。 何龕:此是我手下敗將,窮途無歸,故來歸降也。其來我府,是何裝束? 家人:自棄鮮卑習俗,著漢服束巾,自報姓名請見校尉大人,行士大夫之禮。 何龕:既是如此,命令列兵廊下,中軍引領慕容都督進見。 中軍奉命,出府傳令:何將軍有請鮮卑慕容都督。 慕容廆聞說此令,更不入門,於是憤然回府,改服戎衣而還。 侍從不解,問道:都督因何回府,更衣而返? 慕容廆答道:某初以漢禮拜訪,主人不以漢禮相見。某為賓客,豈能仰人鼻息! 門軍聞聽此語,急忙奔回廳堂,報於何龕。 何龕自覺慚愧,急親出府門降階相迎,具禮相待,對慕容廆愈加敬畏。 慕容廆力折何龕,洛陽士林轟然傳遍。數日之後,受爵獲封禮成,鮮卑都督璽印頒下,晉武帝允其歸於本部,永為天朝北藩。 段部鮮卑酋長段階聞之,又見慕容廆威德日廣,擔心被其吞併,遂以攻為守,經常發兵侵擾慕容部落。慕容廆則以謙卑忍讓之策,非但不予反擊,反而卑辭厚禮以撫。 段階大愧,遂親自上門謝過,並願結為姻親,將己女嫁配慕容廆。 何龕聞報慕容廆與段階聯姻,心生隱憂,遂趁上朝之機進奏武帝。其奏略雲: 囊自秦漢以來,歷代朝廷皆以北部胡人為憂。漢高祖平頂白登山受困,幾至不歸,誠為鏡鑑。陛下今封慕容廆為鮮卑都督,令其總督鮮卑諸部,則一旦坐大,誠非晉室之幸。依臣所見,應另封匈奴部族,使其制衡鮮卑,方為長久之計。 晉武帝:卿言甚是有理。但不知匈奴諸部之中,何人勢力最強,可以制衡鮮卑? 何龕:咸寧五年之時,匈奴左部帥劉豹去世,陛下任命其子劉淵為代理左部帥,今已十一年矣。今何不以爵賜之,令其抵禦鮮卑,衛我北部屏障? 武帝聞奏,深以為然,遂詔封劉淵為北部都尉,即日鑄印,遣使出京頒詔。 鏡頭閃回,上古之時,河西漠北,匈奴故地。 匈奴族早在上古之時便已有之,與華夏同源並居,誕於陰山山麓,披髮左衽。其先祖乃夏后氏之苗裔,名曰淳維,率領部族以遊牧為生,族人男丁皆善戰好鬥,嗜殺好飲。 黃帝軒轅氏之時,稱匈奴人為“葷粥”,意指未曾開化蠢類,並率眾將其驅出邊北。商代之時,匈奴又稱“鬼方”,取荒地野鬼之意;周時稱為“獫狁”,其意為長嘴獵犬,狀貌醜陋。其後,與氐羌族均稱“戎狄”,意為被驅至遠方者。 至東周戰國之時,方被中原史官命為“匈奴”,本意為惡犬;又統稱為“胡”,意謂不守規矩者。中原諸國為防胡患,燕趙秦三國分段壘建長城;趙將李牧曾施計斬殺胡人十萬,使其數十年不敢犯邊。 秦王嬴政三十二年,有方士自海外攜《錄圖書》以歸,書中有“亡秦者胡也”之語。 始皇惱怒不止,以為此語將應之於胡人,於是派遣大將蒙恬出塞北征。蒙恬以三十萬大軍將胡人踏於鐵蹄之下,於是終秦之世,匈奴鐵騎再也不敢南下牧馬。 時逢秦末中原戰亂,匈奴藉機強大,於漢初又屢次進犯邊境,並圍漢高祖於白登山。 白登山之圍得解,漢高祖劉邦知道匈奴勇不可敵,即採納大臣劉敬和親之策,將宗室之女嫁給冒頓單于,並與其相約為兄弟。 自此之後,冒頓子孫皆以劉氏為姓。 漢武帝時,匈奴又內侵,武帝遂廢和親之策,毅然派遣大將衛青、霍去病北伐。匈奴遂為漢軍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從此一蹶不振,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降漢。 至東漢時,匈奴內爭,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于率眾歸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於河套地區。北匈奴以為漢廷鞭長莫及,於是叛服不定。 漢和帝時,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命班固在燕然山南麓勒石刻銘紀功。 建武初年,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稱南單于,進入西河美稷定居,建都於離石左國城。 中平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