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邏,更有目力驚人的探哨遠遠的看見了丁一他們,稟報了上去,城門口的上邊人影卻是越聚越多。
這實際上要怪丁一了,因為平原一戰,雖然大戰中他們不可避免的殺死了不少遼兵的軍馬,而且還有數百騎逃跑了更有後來丁一一路贈送的,但餘下的軍馬卻依然還是個不小的數目。這黑壓壓的一片向著城門而來,無怪乎守城的官兵如此緊張了,想來如果不是有探哨看見丁一他們只是三人帶著這群馬匹,其後也沒有什麼別的蹤跡,早就發出訊號劍拔弩張了吧。
丁一叫停兩人坐在馬上遠遠的眺望著這做澶州,澶州亦名澶淵郡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後因黃河氾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比起曾經去過的大理來說這顫州居然都不必大理城要小多少,城牆高五丈有餘,城牆上痕跡斑斑,可以清晰的看出那是重型兵器造成的傷害。
而且丁一一眼望去,以他的眼力自然發現了城門前已經部下了不少陷阱痕跡,這才讓兩人停了下來,想來這些陷阱是用來防備對方派小隊人馬繞路偷襲而設的吧。
這不是主防一面的城牆居然都是如此的景象,那北方一面那又是何等的情況。不過他們卻沒辦法過去一看,因為澶州依山傍水,他們過來容易要繞行到北方一側卻是極難。
這時城門忽然開啟了一條縫隙,十幾騎人馬從護城河上一路馳來,當先一人面似黑炭,身形高大,形似張飛,當後一人卻似是文官打扮。丁一雖然不清楚宋朝的官場等級制度,但是身旁有馮破軍這個所為的萬事通,知道大宋少馬,能騎馬的必定是官階不低之輩。
這十來騎中大都是武將模樣,唯有那張飛似的武將身旁是一文士長衫打扮的人,而周圍騎士除卻當先一人,餘者皆是隱隱將文士圍在中間,從此便可見其身份不低。
對方來勢甚快,尤其是當先那員猛將,來到近前看見關三和馮破軍都拿著兵器,立刻將馬鞍上的一對雙鉤鐵戟取了下來,擎在手中對著丁一三人怒目而視,其勢甚威。
關三看見對方敢於對自己的大人亮出兵器,立刻朴刀一揮,擋在丁一前邊,他卻不想想丁一需要他這般嗎,不過卻也從此能見關三一顆忠貞之心。
原本和關三在一起的馮破軍見關三躍馬而出,也收起懶散之意,鐵槍一震雙目直視來人。他們歷經那場平原血戰,身上的氣勢和殺氣經歷了這幾天的消磨雖然已經消去不少,但對方鎮守邊疆自是眼力卓絕之輩,一眼便看出眼前三人都是殺過人的漢子,此番關三和馮破軍的動作立刻令那張飛般的猛將心頭一驚,雙戟擺動,座下戰馬一動擋在關三身前,卻是隱隱的護住了將要到來的那文官之路。
那文官到來,發現兩方劍拔弩張的模樣吃了一驚,他的目光甚好,遠遠的已經看出,這三人所轄的馬匹俱都是良種軍馬,其上更是馬踏背鞍一應俱全。在大宋燕雲十六州之後,大宋良馬日少,有的也大多都是駑馬一般。
此等一看就是能上戰場的軍馬卻甚是少見,而且還是這千餘匹的軍馬。大宋少馬而遼國多馬,為了應對遼騎衝鋒,大宋唯有依靠城牆相拒,即使是現今宋朝為了應對騎兵新建的重步兵,那些身穿幾十斤重的步人甲,手持雙手長槍才能勉強於遼騎對戰,但是遇上遼騎中的精兵鐵浮屠卻也是一籌莫展。
而今遼國攻宋,他們更是隻能聚城而守,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因為沒有好的辦法來應對遼兵的鐵騎,這個時候在戰場上如果有那麼一隻千騎部隊,在遼兵攻城的時候側應衝擊,燒燬他們的攻城武器,襲殺一番,必能緩解日漸緊張的城防。
因為遼人雖然悍勇,但不善制器,僅有的攻城器械不外乎都是劫掠的宋朝的,或者粗劣無比,一旦被毀。那麼遼兵攻城便不會如此輕鬆,那時候遼國最強大的騎兵又不能攻城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