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牧劉焉任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後魯又殺脩,並其眾。割據漢中,推行五斗米道,並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區性政權,自稱“師君”,不置長吏,而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行政。統治漢中近30年,轄區內設義舍,為路人免費提供食宿,對犯法者寬宥三次,而後再犯,才處以刑罰。政局相對安定,受到漢族和少數民族擁護,史稱“民夷便樂之”。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漢中,張魯避走巴中(今屬四川)。不久降操,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諡原侯。東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後,太平道不能公開活動。唯張魯在漢中推行五斗米道,得民信向。降操後,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開傳播,影響日大。後道教徒尊其為“系師”。
6袁術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庶弟。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但孫堅及時調整了軍隊,最終大敗華雄。191年,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從之,但最終孫堅被黃祖射死在襄陽城前。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佈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後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逃到壽春後;遂吐血身亡。
陳壽: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
7劉焉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劉焉是東漢後期分裂理論的製造者之一。東漢末年,朝政**,社會黑暗,朝廷大臣們見大亂將至,人人自危。這時,身為宗室成員的劉焉不是認真地思考怎麼樣來維護劉氏天下的統一和穩定,而是在為自己的個人前途作打算……試圖在亂世中為自己謀得一塊安全的小地方。於是,他在中平五年(188年)向漢靈帝上書建議說:如今國家將亂,主要是因為各州郡地方官員暴虐百姓,使得百姓離心反叛所致。因此,朝廷應該選派一批廉潔而有威望的大臣任牧伯,讓他們到地方去坐鎮一方,以控制天下日益惡化的亂局。劉焉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採納,於是,大批重臣被分派到全國各地做州牧,如宗正劉虞任幽州牧、太僕黃琬出任豫州牧。但是,朝廷沒有想到,這些手握兵權的大臣們坐鎮一方之後,很快就成為中央皇朝的心腹大患:他們各自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再也不聽中央政府的指揮調動。於是,分裂割據的局面很快就在東漢末年形成了。
劉焉的建議雖然加速了漢帝國的瓦解,卻為他自己爭得了一方水土。公元188年,劉焉被漢靈帝任命為益州牧,並受封為城陽侯,從此來到了他夢想的益州。據說,劉焉原本是請求做交趾牧,後聽人說&;quot;益州分野有天子氣&;quot;,就又透過關係請求出任益州牧。劉焉封侯拜州牧時,他的家族也雞犬升天。劉焉有4個兒子:長子劉範,官任漢朝廷的左中郎將;二子劉誕,任制書御史:三子劉璋,任奉車都尉;四子劉瑁,官任別部司馬。但當時劉焉走馬上任時,只帶了小兒子劉瑁一人同來益州,而其餘3個兒子則都留在朝廷,並跟隨漢獻帝西遷長安。
8張邈
年少時就以行俠仗義聞名鄉里,結交了袁紹,曹操等大批官宦子弟。後來為陳留太守,與曹操一道起兵討伐董卓,雙方關係相當緊密。起初其地位是曹操的上司,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