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中國的漢字弓就是依據雙曲複合弓的象形而來的。而且周朝出土的青銅器就有很多是反對映禮活動,而射禮所用的弓明顯就是雙曲反彎複合弓。在詩經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過弓(即角弓,可笑後來的儒家牽強把角解釋為裝飾品)。
同時由於使用弓的材質差異,以使用單體弓為主的地區和已廣泛使用複合弓的地區在拉弓的方式上也產生極大地不同。即地中海式射法,和蒙古(中國)射法。由於歐洲單體弓彈性差,拉弓長度與弓體長度之比低因此弓長較長,而中國的複合弓正好相反,拉弓長度與弓體長度比甚高,當拉滿弓時手指拉弓處與弓弦形成銳角,用地中海式拉弓法將積壓手指。因此中國拉弓法用一個拇指(帶指環保護)拉弦,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而歐洲單體弓由於角度較大,則可以用多個手指拉弓。使用指環作為保護是使用複合弓的標誌之一。
雲錚現在給鷹揚衛配備的新式弓,其實是一種很先進的設計,只不過這種設計的先進性只有雲錚看出來了,估計就算製作出它的東方無晴本人都沒有發現其中所代表的進步。這一點要從歐洲弩和中國弩的差別起。
歐洲的弩,早期一直比中國落後,但後來一個設計卻對弩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就是採取了鋼片作為弓臂材料,這是原先雲錚那個世界裡頭14世紀的事兒。中國的弩機機身為金屬,但弓體仍然沿襲複合弓那一套,都是什麼木啊角啊筋啊膠啊漆啊之類的。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博士就曾經想不明白,古代中國人冶金技術比歐洲領先,弓弩技術也比歐洲人要領先,為啥那麼漫長的時間裡,一直都沒有用鋼去做弓。這個到底是一種慣性思維的問題,正是因為中國的複合弓技術非常發達,傳統太深厚了,所以反過來也限制了人們對其他材料的思考。當複合弓體的弩,有效殺傷射程跟木倉有一拼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去改用別的材料了。最後,就是張弩的效率。從14世紀開始,歐洲人多采用拉桿張弩,但是當重型鋼質弩弓在15世紀普及歐洲之後,就發明使用了曲柄卷繞器和滑輪組來張弩,到了15世紀晚期,歐洲的張弩裝置徹底成熟,是用齒輪裝置和齒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雲錚這次發現的這個連發明者自己都沒有重視的弓,卻竟然創造性的採用了以鋼片加固弓臂的設計!雲錚正是看見了這一點,才會立馬要求製造出來裝備鷹揚衛的。平心而論,現在鷹揚衛所裝備的這批新式步兵弓並不完美。因為雲錚對於手弩的改進催得十分緊,東方無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弩上面,這個弓的出現,純屬意外。當時是有幾塊精煉的鋼片多餘出來,東方無晴看了一下,未免浪費掉那麼好的材料,鬧著玩一樣將它們安裝到了弓臂之少,沒料到那弓居然真的增加了射程。東方無晴略微抽出時間把那把弓處理了一下,卻是再沒有精力仔細研究,乾脆直接呈送燕京,看燕京對這東西是不是感興趣,燕京如果有興趣,自己再深入研究不遲。
東方無晴這麼做,也是個習慣問題,她本身只是喜歡研究這些機械、兵器之類,但卻不是領兵的將領,而一樣武器好不好,實不實用,還得看戰場是不是需要,所以她的很多想法想出來之後,都要先問過燕京,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深入。這樣做,利弊皆有,但其實現在沒有必要改變。
雲錚雖然不是什麼專家,對於製造武器,本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但作為一個歷史迷,和一個偽軍迷,某些比較出名的武器,他還是能知道個大概的。這種採用了鋼片加固弓臂的新式弓,他知道一定是大有前途的。而且這個弓還不是很擔心其他國家仿製,因為這年頭出了大魏,估摸別的國家也沒有這麼先進的冶金水平,要知道這種用來加固弓臂的鋼片,那可不是在尋常鐵匠鋪裡錘錘打打就能弄出來的。
“明天的箭陣演習,便是我們鷹揚衛此番大演的最後表演了。前面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