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體科學研究又要以哲學為指導。老子的哲學世界觀就是探索世界的普遍本質和規律,因而對具體事物有指導意義。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註釋】老子探討客體世界的本質,是建立在個體分折與整體思維基礎上的綜合,是分折與綜合的有機統一;是一種模糊思維中的有序思維,併力圖予以整體地把握。他把古往今來宇宙萬物的變化,都納入道的範疇進行思維,把規律從渾沌的總體中整理出來,使之清淅化和有序化。而客觀世界的起始和終結,卻實在是難以見知,所以老子說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嚴復說:〃見首見尾,必有窮之物;道與宇宙,皆無窮者也,何由見之?〃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註釋】執:依據、根據。御:駕馭。古始:原始。道紀:道的綱紀,道的規律。
虛通之道,自古固存,其原始雖然恍惚不清,好象什麼也沒有,但實際卻是一種真實的
存在,它就是造就萬物的元物質和這些元物質在萬物演化時所依循的法則。老子就是根據其
下造就的這些清清楚楚的萬物和較為清楚的萬物演化所遵循的規律,推知了那遠古以來就存
在的惟恍惟惚的道。
要認識生活必須回顧,而回顧生活的目的是為了前瞻。
【漫談】在現代文獻中,智力常常被指為是思維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把大量資訊組織為有意義系統的能力。用行為學家古爾德的話來說,智力便是“擺脫成見的束縛,創造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的能力。”也就是說,讓思想擺脫各種意見、理論和教條的影響,來進行收斂性思維或發散性思維。在收斂性思維中,幾乎只有一個結論或答案,思維沿著該答案的方向匯聚或被控制……另一方面,在發散性思維中,思維則沿不同的方向進行探索。發散性思維的特徵就在於它允許思維自由地不受任何約束地向各個方向發展…否定舊的答案,向別的方向探索成功。神經生物學家霍勒斯把問題表達得更簡潔,他說智力就是作猜測……當然不是舊的猜測,而是在於發現一些新的、內在的秩序的“出色的猜測”。這也類同巴甫洛夫的觀點:“邏輯性是由對事物的內在秩序的猜測所組成的但只是當確實有一種明確無誤的內在順序可作猜測時。
哲人拉普拉斯說:〃我們可以把宇宙的現狀看作是過去的結果和未來的原因。一個。。。。。。智者只要偉大到足能將所有資料加以分析,他就能將宇宙間最龐大的物體的運動以及最輕微的原子的運動凝聚成一個單一的公式,對於這樣一位智者來說,沒有什麼是不確定的,因為將來甚至象過去一樣永遠展望在他的眼前。〃
斯賓諾莎也認為,過去與或尚未到來的事件有著本質關聯,〃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理解事物,無論那觀念是現在事物、過去事物、或未來事物的觀念,精神都有著同等感動。〃只要人借理解力把握了整體的唯一實在,人即自由。
【漫談】社會歷史和自然歷史一樣,並不是些偶然現象的堆積,而是按其自身的規律在發展變化。不論是社會現象、自然現象多麼複雜,都有規律可尋。依靠已認識了的規律,就能夠更好地理解現象,更有利於實踐。老子的道就屬於是在哲學範疇內對自然和社會作的高度概括化和抽象化,它揭示了宇宙事物變化的總法則,並由宇宙論延伸到人生論,再由人生論延伸到社會政治論,這些都是人的理性可以把握的東西。我們可以遵循這遠古以來就有的道,來駕馭現今的事物,這便可以如同有綱有紀一樣而有條不紊。
現代社會生物學家運用的也是類似的方法,他們試圖在地球上的社會性生物中為人類找到適當的位置,他們贊同盧梭的觀點:〃研究人們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