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部分

地,面積從三畝到十畝不等。只要流民在這些土地上耕種滿五年,這塊土地就永遠屬於他。而在此期間,他只需向官府繳納田間產出的三分之一即可。

香山哪來的流民?

所有士紳都瞪大眼睛看著鄉公所和村公所新張貼的告示,他們都清楚無誤的明白官府口中所謂的流民就是指那些被他們藏下的黑戶!

黑戶們也的確動心了。

。。。。。。。。。

徵糧告一段落後,香山縣衙、各鄉、村公所便將精力主要投放在恢復生產和春耕上面。為了有效利用境內現有生產物資,各鄉公所統一組織百姓生產,耕牛、犁耙等重要生產工具更是重點保護。一些鄉公所也試驗將分散的獨戶種植轉為整合統一耕種。

商業也在逐漸恢復,香山縣衙鼓勵縣中小手工作坊加大生產,各鄉設集擺市。從前的苟捐雜稅也大多免除,只收取商品市值一定額度的稅金。打造生產工具的鐵匠坊得到了香山官府的重點扶助,無償提供資金讓他們擴大生產,爭取能提供更多的鐵器生產工具用於春耕之中。

太平軍繳獲的牲畜很多,統一飼養負擔太多,宋襄公建議不如將牲畜分給各鄉交由村民飼養,將來再從他們手中以等價金銀購回。一來可以減輕太平軍的負擔,另外也可以讓村民心定下來,融入到太平軍中。這個提議得到了周士相認可,指示各鄉以後多養豬,村民養的豬越多,太平軍除了市價購買,還會有額外賞賜。

因香山境內水系發達,各鄉公所也相繼按照縣衙吩咐組織人手養鴨、養鵝,成立專門的打魚隊,落實縣裡要求儘可能提高魚、肉生產的政策指示。

在各項民政事務稍稍走上軌道後,周士相於二月二,龍抬頭那天,在香山縣治仁厚坊召集太平軍試百戶以上軍官共商成軍之事。(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上)

高要授旗時,周士相共任命試百戶以上軍官共有16人,現在只剩9人。陣亡軍官有百戶葛正、試百戶林再生、彭大柱、吳麻子、鄭大牛、張二江共6人,另有試百戶李輔國因擾亂軍心被周士相斬殺。

死去的7人中,葛正和彭大柱是大樵山出身的老弟兄,吳麻子是羅定投降的江西營兵,鄭大牛、林再生是羅定的貧民,張二江是德慶之戰被俘虜的營兵,李輔國則是高要投降的駐防綠營把總。

尚餘9人分別是雄威營百戶邵九公、試百戶王有喜;原震虜營百戶葛正弟弟葛義,試百戶宋二牛;陷陣營百戶鐵毅,試百戶鄭鐵柱;近衛營百戶蔣和以及虎捷營百戶秦智生,另外還有原負責公庫軍的百戶趙四海。

高要整編時,周士相定五營軍制,各營共有戰兵500人,夥兵20人,全營520人,小旗以上軍官35人。五營合編總兵員為2600人。又以20兵為一伍,伍長由小旗任之;5伍為一隊,隊正由總旗任之;五隊為一營,營正由百戶任之。

各伍除伍長外,再設一名副伍長,副伍長由軍士任之;各隊除隊正外,再設一名副隊正,副隊正由小旗任之;各營除營正外,再設兩名副營正,副營正由試百戶任之。營中士兵皆為營兵,斬三級者可任軍士,斬六級者可任小旗,以上官階升等首級數倍數之。

高要授旗所定的一切軍制是出於當時兵員實際情況做的決定,現在太平軍已經擴充至12000人,這種編制顯然已經不適合,總不能讓一個百戶帶領兩三千人的隊伍吧。所以周士相必須要儘快落實太平軍成軍的諸項事宜,以應對接下來更加激烈的戰事。

與會的除了高要整編時的9名高階軍官,另外還有10多名新會戰後從總旗晉升上來的試百戶,他們大多是羅定以後參加太平軍的綠營降兵和貧民。

炮營試百戶牛根生在這幫人中很是有些扎眼,他原是尚可喜藩下漢軍鑲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