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幹班即將結束,學員們馬上就面臨分配的問題,原則上是回原來的市縣重新調整分配,但也只是一個大致的方向,具體的工作分派,省委組織部卻是要專門跟蹤留檔的,換個話也就是說,這批青幹班的三十一名學員,實際上是省管幹部了。
這些學員都是要作為梯隊幹部進行重點培養的,所以省委組織部門的關注也在情理之。
於梅既然能問張楓這個問題,顯然是有能力影響分配的,按照她的心思,是想將張楓直接分到省改委,不過卻被袁紅兵攔阻了,一方面是想聽聽張楓是如何選擇的,另一方面袁紅兵更傾向於讓張楓在基層多磨礪幾年,這對於張楓以後的仕途大有裨益。
張楓這段時間也是反覆琢磨了許久,最終還是覺得走基層這條路更適合他,於梅這條線是他精心經營出來的,但那是留在以後大用的,不是為了起步的時候便捷,他覺得,經過兩篇章的洗禮之後,已經有了足夠的名望,缺少的,反而是踏踏實實的成績。
所以,當於梅再次問起這個問題時,便毫不猶豫的道:“於老師,我還是想去基層幹上一段時間,也算是理論聯絡實際,多做一些實踐性的工作,這對於我今後的成長,應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是艱苦的地方越好,那樣才能更好的揮自己的能力。”
於梅沒想到還真讓袁紅兵說著了,不禁笑道:“這樣也好,不過,老師用的藥你可別給斷了,在省城,就是有方子也弄不出來。”
立冬這天,分配方案終於定了下來,張楓還是回到周安縣,不過職務變成了東河鎮的黨委書記,級別雖然還是正科,但與縣局的公安局長比起來,還真不好說那個權勢更大一些。
東河鎮是周安縣最大的一個鎮,同時也是最貧困的一個鎮,位於周安縣的最東側,與常山縣接壤,向東越過常山縣就是省城新陽市,往北是北河鄉,西側是羅村鎮,就是張楓家裡所在的村鎮,東河鎮基本上就分佈在東玉河兩岸,往南有一多半的轄區都是大山。
張楓的大舅也是東河鎮的人,還是孔家橋村的支部書記,對於東河鎮,他自然瞭解的極多,能成為東河鎮的黨委書記,雖然有些出乎所料,卻也比較符合他的心思,而且對於如何展東河鎮,根本就不用他費腦子,東河鎮最適合幹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
週六從省城回到縣裡,張楓直接先去縣委組織部報到。
周安縣的縣委縣政府大院,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四個多月的時間,縣委縣政府雖然有變化,卻也不是很大,班子領導換了幾個,但新增加的只有政法委書記賀益與紀委書記李樹林,縣委書記是原來的副書記趙廣寧遞補上來的,而副書記的職位卻依舊懸空。
縣委組織部的部長姓劉,叫劉洛泉,因為長了一副羅圈腿,所以背後被人稱作“劉羅圈”。
張楓敲開劉部長的辦公室門時,迎面卻撞上了一個絕對意想不到的人。
………【第89章 搭檔】………
張楓如今不大不小也算是個名人了,尤其是在周安縣這樣的地方,就愈加顯眼了。
所以在步入政府大院的時候,無論誰遇到了,都會露出笑容打個招呼,或許是他擔任東河鎮黨委書記的訊息已經傳開,所以大多數人稱呼“張書記”,不過也有稱呼他張局的,畢竟張楓擔任縣局的局長是有正式任命的,但卻沒有免職的件。
政法委書記賀益雖然在縣委決定將張楓停職的時候,臨時主持了公安局的工作,但卻始終沒有擔任公安局長的正式任命,縣裡雖然有這個意思,但是公安局長的任命卻還要市局透過,更何況,張楓被停職已經證明是錯誤的決定,縣委書記趙廣寧可是在這件事上丟了臉的。
也就是說,沒有市局的同意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