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挖著挖著,從泥中挖出了一個石人,有人驚呼道:“看!”
大家仔細一看,石人居然是一個獨眼石人,那石人背上刻有兩行漢字道:“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三韓天下反。”
監工的華族當場臉都綠了,拿過大衣,蓋住石人,和另外幾名監工,想把石人抬走,被早就有心的棒子一把糾住道:“別想跑!”
百多棒子一擁而上,當場把四個華族全部打倒在地上,抬著石人走上了大街。
造反了!暴動了!石刻的讖語成為了興兵的導火索,天意如此,還等什麼呢?!
大批的棒子衝向城內的漢人聚居區和官衙,包圍了那些所在,圍捕華族,同時,一道道雪撬,載著信使,駛向四方,通知遠方的棒子舉事。
整個三韓地區都沸騰起來,在打倒帝國,建立國家的口號下,越來越多的棒子集中在造反的大旗下。
應該說,作為三韓棒子智囊的宋成憲還是很有眼光的,在他起草的《舉事方略》上明確指出:“圍住帝國的軍吏民後,不要強迫他們投降,以他們所受的教育,投降是件極為恥辱的事,他們是寧死不降的,如果硬要他們投降,無疑逼他們死戰,那麼可能造成我們的重大傷亡。
所以,在圍住帝國的人之後,採取的策略就是不打不綁,允許他們攜帶兵器、細軟,禮送他們出境,不要傷害任何一個帝國華族!切記切記!”
不僅如此,就連呼喊的口號都想到了,那就是:“打倒花豬,推翻帝國。”而不是說“殺光花豬,屠盡帝國”。以免棒子們頭腦一發熱做出不可收拾的傻事。
帝國的法律規章訂得非常仔細,宋成憲學習過,知道帝國對於地方官有那麼一條,如果是不重要的地方,那麼地方官有權棄守,以保百姓安全,不追究其責任。對於重要的交通樞鈕,兵家重地等,則要死守。現在三韓並不是重地,不怕華族的地方官不答應。
更深層的一個原因,宋成憲懼怕帝國的報復,他深入研究過帝史,發現帝國皇帝是個熱衷於報復的狂人,RP惡劣,向來是“殺我一人,滅你十里”的殘酷報復手段。如果逞一時之快,大殺帝國百姓,激得皇帝以牙還牙,那就是三韓民族的大劫!
退一步來說,我放過你的百姓,你總不好意思讓你的軍隊屠殺我的百姓吧?兵對兵,對於擊敗帝**隊,宋成憲還是有一點把握的。
他的想法,三韓棒子高層起初不認同,他們想扣留華族當人質、或者逼華族交贖金金,不過宋成憲說道:“華族官府手冊上說得明明白白,不受脅迫,我們拿著人質,到時放也不是,殺也不成,反成累贅!”在他的力主下,棒子們認可了他的作法。
如果他的方案能夠推行,將來倒會造成帝**的困惑,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帝國是這樣教育他的子民的。(可解為:皇帝對你們這麼好,你們當然要報答皇帝)人家放過你的百姓,你還好意思下手去殺他們的百姓。
歷史之所以為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宋成憲的設想能夠實現否?
現在三韓的華族約有二萬五千人,幾乎全都集中在海邊的大城市中,其中官軍六千,有一千步兵和二千海軍駐紮在軍事禁區“巨濟島”,整個三韓大地,駐軍少到只有三千人——帝國那麼大,不可能放很多兵。
對上至少有二三十萬男丁的三韓,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彈壓。
因此,被圍的獸爾城郡守馬達一接到三韓人願意談判的意願,即時同意。見到三韓人識做,頓時喜出望外。
獸爾城是座大城,官府裡有“網際網路”,馬達請示司馬懿,司馬懿想都沒想,當機立斷道:“撤出我們的人,不要與棒子衝突,東西可以留給他們,關鍵是人都要撤出來,所有責任我來負!”
於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