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見耶律達真上馬而去,大叫一聲,正要去追,可是哪裡還有力氣,只好道聲:“可惜,可惜。”他問那宋軍軍官道:“為什麼要放他走,一起把他幹掉不就好了?”宋軍軍官道:“趁人之危不是大丈夫的行徑,這次且放他去,下次我決不手軟。”楊銘點點頭道:“反正我的命是你救的,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說罷對宋軍軍官深深一鞠道:“多謝足下救命之恩!”宋軍軍官還禮道:“其實是你救了我才對,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

☆、第十回:義救六郎結金蘭,舊地主僕重相聚(3)

楊銘看那人,高七尺,四十來歲,生得闊面重頤,劍眉虎目,神色之中帶有三分威嚴,道:“在下楊銘,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那軍官一怔道:“原來你也姓楊,我也姓楊,名延昭,暫任莫州團練使,前些日遼軍南侵保州,我率軍增援,不料中了敵軍埋伏,身邊的弟兄們都被打散了,就只剩下我一人,無奈之下只得且戰且退,幸好遇到兄弟你,不然我是凶多吉少。”楊銘道:“我生平最恨遼人,恨不得殺光他們。”楊延昭忽然想到什麼,道:“你說你是大俠楊承英之子?”楊銘正色道:“正是,我的父母都是被遼人害死的,那個耶律達真也是其中之人。”楊延昭道:“大俠楊承英之名,我早有所聞,只可惜未曾謀面,聽說很多人也稱他為‘楊無敵’,沒想到他也被遼人害死了,我還以為他歸隱了,這麼說來,我還真不應該放走耶律達真了。”楊銘道:“無妨,我曾發誓要用我父親昔日所用的寶刀殺死他,待日後再報此仇不遲。”楊延昭問道:“於今邊境不安寧,人人皆南遷,不知楊兄弟來此?”楊銘便把自己來這裡的目的說了,楊延昭不禁對楊銘的勇氣和孝道佩服起來,說道:“楊兄弟,你年少英俠,我實在是佩服,你我兩人都姓楊,五百年前是一家,今日既有緣相遇,實在是前生註定,我倆何不義結金蘭,共抗遼兵?”楊銘一聽大喜,道:“好!這正是我所願。”

於是兩人撮土為香,朝天八拜,楊延昭祝道:“皇天在上,今日我楊延昭與楊銘結為兄弟,從今往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如有背義忘恩,賣國求榮者,天人公戮。”楊銘鄭重說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如有違者,天人公戮!”楊銘當下推金山,倒玉柱,對楊延昭拜了一拜道:“大哥!小弟有禮了。”楊延昭急忙還禮,道:“賢弟!不必多禮。”兩人哈哈大笑,當下兩人一騎,沿著大路緩緩而行,說些家國大事,楊銘雖然於國家大勢不甚知,但也是說得滿膛忠義,慷慨激昂,楊延昭說得更是令人雄心奮起,氣憤填膺,令人恨不得立馬投身從戎,精忠報國。兩人談了一陣,楊延昭忽然長嘆一聲,楊銘奇道:“大哥有何不快之事?”楊延昭道:“唉,如今朝廷懦弱,畏遼如虎,任其南侵,只令我等堅守不出,我等縱然懷有報國之心,卻無路可投。我數次上奏朝廷,請求出兵伐遼,朝廷卻總說待議,如此遷延時日,去歲不戰,今歲不徵,則我大宋領土何日可重新奪回?我又何日可繼承家父遺志,收回燕雲,為父報仇。”楊銘聽他說得慷慨激昂,道:“大哥如此英雄,定能收復河山,卻不知令尊是誰?”楊延昭道:“我父親是楊業,他一生忠義,卻被遼人所害。”楊銘驚道:“我小時候常聽大人說抗遼大將楊業之事,原來大哥便是其後人,小弟今日能認識大哥,真是三生有幸。”楊延昭笑道:“賢弟你年紀輕輕便俠義心腸,大哥能認識你也是非常的榮幸。”兩人又談了一陣,行了一程,不知覺已日照頭頂,楊延昭道:“賢弟,今日與你相識又與你一談,頗感暢快,只是此處人煙荒蕪,找不著個打尖的地方,要不然我定要和你暢飲三百杯!我看你武功不錯,何不與我一起從軍抗遼,沙場殺敵,大顯威風,豈不痛快?”楊銘被他說得心癢癢的,笑道:“好極,能與大哥並肩殺敵,固然是小弟所願。”楊延昭道:“好,賢弟,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