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部分

水生動植物的完整生態鏈,更是“城市的肺”,是維繫城市正常新陳代謝不可或缺的一環,大溫地區的小河溝幾乎都是土岸,而沒有國內常見的、駁砌整齊的石頭或水泥河岸,也同樣出於保護水域和土壤間相互滲透、自然平衡的環保需要。

其實這裡以前同樣因忽視環保,品嚐過苦澀的滋味:為牟取暴利,斯蒂文森一帶曾興建許多罐頭廠,人們在大河小汊裡狂撈濫捕;為圖方便,修路工人將建築廢料傾倒入山中溪流,結果堵塞了許多魚類洄游的途徑,造成當地最著名的三文魚數量銳減……痛定思痛,如今當地政府制定了嚴格法規,保護小河溝的自然環境,不但排汙、傾倒垃圾將受到嚴厲懲罰,垂釣、捕撈也有嚴格限制,甚至規定釣得的母魚必須放生。

當然,比法規更有效的是人們的自覺,不打擾一流清水,早已習慣成自然,在斯蒂文森小河汊流經的許多地方,人們建起了完全免費開放的自然公園,河汊邊隨處可見的、供認修葺的木頭長椅,幾乎都是人們無償捐助的“紀念椅”,從紀念新店開張到緬懷老人去世,不一而足。

大溫的小河汊至今舊貌宛然,在它們身上,大溫人錯過也悔過,他們慶幸後悔得並不太遲。那麼我的家鄉呢?當家鄉的父老夢見昔日清流時,他們作何感想?

也許現在悔已經有些遲,但總比永不言悔好得多。

………【不該來的換誰也要不來】………

作為駐加拿大臺北代表處的創始人、在加拿大擁有深厚人脈關係基礎的李大維重返加拿大,出任該代表處16年來第五任代表,顯然是躊躇滿志而去。

臺灣當局將他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放在如此位置,自然更非隨手佈局,李大維本人在渥太華《大使館外交週報》23日的專訪中已露出端倪:他的使命不僅僅是“歷任代表建立的根基下,繼續加強臺、加經貿往來”,還希望加拿大“重新評估對臺灣的關係,注入新的能量”。

臺北辦事處運營已16年之多,臺加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和民間團體、民意代表間的互動也穩定、暢順,似無“注入新能量”的必要,所謂新能量,自然是超越上述關係的關係發展。

臺灣想得到哪些方面的“新能量”,明眼人一望可知,無非是在所謂“拼外交”、“拼國際空間”上取得一些“名分”,具體一點,就是在諸如以臺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之類意向上取得加拿大的支援,至少不至於向日前在美國那樣吃癟受冷遇。

為了這點企圖臺灣方面可謂煞費苦心,不但祭出李大維這張王牌,而且讓他在渥太華《大使館外交週報》這張加官方色彩濃厚的報紙上大談“臺灣與加拿大共同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和共有價值觀”,希望以此打動對方,獲得預期的“新的能量”。

平心而論,哈珀政府上臺以來,加中關係發展並不順利,兩國間的分歧、爭執也常常暴露出來,加政府許多官員更時不時語出驚人,刺激中方一把,這或許是臺灣敢於下本一賭的底氣所在。

然而和某些為了一碗嗟來之食就可以變幻大王旗的彈丸小國不同,加拿大是八國集團成員、幅員比中國還要遼闊的大國,這樣的大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外交和國與國關係的取捨考量上,就不得不遵循當前國際社會公認的原則,避免觸及一些不可觸及的底線,以免損害自身的國際利益。

在中國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國際角色的今天,維持和中國的正常關係,是任何大國所不得不考慮的原則,而要維持這樣的正常關係,“一箇中國”原則則是不可觸及的底線,哈珀政府不管願意或不願意,都不得不在這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