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對父王有什麼不滿,而是……”
朱由崧說到這裡,朱常洵已經明白了,外面那些大臣認為他生母鄭貴妃迷惑君王,敗壞朝政,若是他表現得無能,那麼在登基之後,必然會造成太后操縱朝政,有漢唐呂后和武后兩位在先,後宮干政,是那些大臣不能忍受的。
朱常洵突然想到了什麼,笑道:“我明白了,我明白父皇的用意了,多謝你了,崧兒,要是我當了皇帝,一定立你為太子!”
朱由崧卻沒有什麼興奮的,即便是他表現得有所作為,那些大臣也未必買賬,畢竟人家支援太子已經多年了,太子登基,他們都是從龍之臣,幹嘛非要來燒他這個冷灶,他做的再正確,也只是讓大臣不討厭他而已。
想要在朝中形成支援自己的勢力,朱常洵還真是任重而道遠。不過朱由崧也沒想到,他的到來卻讓這個歷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朱常洵也有了一個新的機會來插手朝政。
隨著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擺酒吃飯,來自萬曆皇帝的賞賜也下來了,乾清宮的管事太監常雲升親自來宣旨,賞了一大堆金銀財寶,珍珠首飾這些在宮裡根本用不上的東西,然後說朱由崧“兄弟悌友,剛毅決斷,膽識過人,頗有乃祖遺風,朕心甚慰,著封皇孫朱由崧為德昌郡王。”
而接下來,朱常洵更是被派到了內閣學習政務,不用說,這肯定又是皇爺爺萬曆帝想出來的另外一個法子,他這位皇爺爺想讓他父王當太子,那可是費盡心機,鍥而不捨,這次居然想出了先讓朱常洵進入朝堂,處理政務,培養勢力,造成既成事實,到時候改換太子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而不像現在這樣困難重重。
這條妙計簡單而有效,不過關鍵是怎麼讓那些大臣同意朱常洵進入內閣,學習政務,這些大臣對權力的敏感絕對不在皇帝之下,萬曆帝讓朱常洵進入內閣,其目的太過明顯,通常情況下,那些大臣根本不可能答應,因此萬曆帝也很有自知之明,心裡早有這個想法,卻從來沒有透露出來。
直到這次,朱由崧給他帶來了一個機會,因為太子放縱李選侍,致使皇長孫受虐,王才人病重卻無人問津,差點造成宮廷慘劇,於是萬曆帝趁機舉辦了幾十年未曾舉辦的朝會,並且提出了處罰太子和李選侍,甚至是廢黜太子的意思。
那些大臣對於處罰李選侍,他們絕對沒有任何異議,那女人就是日後的鄭貴妃,現在趁機除掉,那才好呢!
不過廢黜太子,那可就堅決不行了,於是金殿之上甚至君臣大鬧了起來。
有人說,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你不讓我廢黜太子,不過太子最近太過散漫,需要敲打敲打,於是派福王進入內閣與內閣輔政大臣參與政事,而在東林黨的強烈要求之下,太子也獲得了參知政事的權力。
只是太子的懶勁,並不在萬曆皇帝之下,明朝的皇帝,從隆慶帝之後,接連幾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懶,隆慶帝的懶,大臣還能夠容忍,但是萬曆帝的懶,大臣幾乎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而太子的懶,他們還沒有嘗試。
知子莫若父,萬曆皇帝只是給了他參知政事的權力,卻沒有派給他實質的政務,太子要是願意去累死累活地處理政務,那才怪了呢!
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
太子跟現在的皇帝一樣,懶惰怠政,而福王卻兢兢業業地處理政事,兩者孰優孰劣,一眼而明,在這裡不得不說,萬曆皇帝時期的大臣,可是受夠了皇帝怠政的苦頭了,中央地方官員大規模缺額,申時行、沈一貫這些傢伙當獨相,不是因為他們受皇帝信任,而是因為皇帝根本懶得給他們配副手,到時候廢長立幼,那裡大臣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聖旨下來沒過幾天,朱由崧也看出他父王的變化來了,以前無所事事只能抱著幾本書,在書房裡發呆,但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