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部分

,洛陽。

宛城是南陽的首府,怎麼也要去看了看的,而武當,就更加出名了。自前年武當書院建立以來,便吸引了南陽,潁川,荊州一帶的學子前去讀書。

若說潁川有潁川書院,荊州有荊山書院,為何卻都來武當書院匯聚呢?

武當這個地方就不多說了,山清水秀,實乃洞天福地,比之潁川書院,荊山書院好了不知道多少。劉辯又花大價錢建造,其規模不下於洛陽書院,長安書院,並且其建造在名山之上,比之長安,洛陽書院更加吸引人。

如今武當書院建成不到一年,已經能夠與長安書院,洛陽書院的規模相媲美,若是時候出了些俊傑,恐怕是要把其他兩座給比下去了。

最主要的就是是師!衡量一個書院的利弊,自然要以師資力量來判定了,潁川書院的創立者荀爽的離開,加入武當書院,在武當縣落地生根,帶走了潁川的底蘊。荀爽,荀諶,荀衍如今都是武當書院的老師,荀爽更是院長。

而以荀爽的威望,更是拉開了許多品行高潔的名士充任武當書院的老師。當然這都不是武當書院最吸引人的,卻吸引人的,卻是謝安!

謝家是去年加入武當縣,謝安經過劉辯的請求,也是在武當書院做起了老師,閒暇之時與高士遊于山林,平時教導學子,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很快便名傳四方。

傳說孔子第一三千,達者七十二,而謝安所帶的學子,比起其他老師教出來,無論是德行,還是能力都要好上許多。不知不覺間,名氣便傳了出去,甚至有人將謝安與孔子做比較,說他的教學能力,不下於孔子。

如此一來,各地的學子爭相前往武當,只為聽謝安一堂課,而聽了謝安課的,收穫頗豐,又留了許多人下來。武當書院憑藉著謝安,吸引了大量的學子,一舉超過了老牌的潁川書院,荊山書院。

而第二點,就是底蘊,師資力量與名氣都打了出去,武當書院又建立在武當山這山明水秀的洞天福地,想不出名都難。而真正的底蘊卻是書!

在劉辯這邊什麼最好,就是書多,是寒門學子的福地,而武當書院,劉辯命人刊印大量的書冊作為讀物,就像後世圖書館一樣,學子求學不止從老師身上汲取,還有自己學習,而武當書院的底蘊就是書,由此又吸引了大量的學子。

造紙術與印刷術劉辯可都掌握在手中,劉辯這邊賣紙,賣書,但卻不賣技術,因此其他諸侯的地盤上雖然有紙有書,但卻不氾濫。至於書院將大量的紙書代替竹簡成為底蘊就更不可能。

而因為謝安與書,武當書院的名氣已經蓋過了潁川書院,這讓劉伯溫很是好奇,區區兩年不到,武當書院居然能超過百年的潁川書院,這謝安到底是什麼人物?

劉伯溫迫切想見見謝安,也順便看看武當書院又出了些什麼人才。畢竟潁川書院可是出了荀,荀攸,郭嘉,戲志才這等人物,底蘊在那裡,若是武當書院名氣大,卻不能出什麼大人物,恐怕過不了多久也會落寞下去。

第551章建安七子要搞事情

在縣衙辦理好行商證,劉伯溫便前往宛城,接下來的旅途便是武當,武當如今成了南陽的文化中心,劉伯溫想要去見識見識哪裡的人才如何。也想要會一會被比作孔子,教匯出一大批優秀學子的謝安謝大老師。

一路向北至宛城,又讓劉伯溫感受到了宛城的繁華,宛城若真說起來,可以算做劉辯手下第三大城市,第一洛陽,第二長安,第三便是宛城。東西二都自不必說,而宛城,卻有一種讓劉伯溫回到洛陽的感覺。

“變化非凡啊,區區一個宛城,在袁術手上時名氣不顯,到了陛下手中,不過兩年,卻讓我好似看到了當年的洛陽!”劉伯溫現在宛城之中,但見四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繁華如斯,不由得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