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松江府,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在徐階名下的。
當然,以徐階的身份,未必會真的做出賴賬侵佔土地這麼吃相難看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代名臣的大汙點。
有些時候不是你要兼併土地,是族人鄉里投獻。他們寧可給這些士大夫吃糧也不給天子不給朝廷吃糧,直接導致大明是一個官富國窮的畸形結構。
要想解決這個頑疾,單純靠蠻力殺大戶是不靠譜的。這樣不但會激起反彈,還可能動搖國本。
轉移矛盾無疑是個極為巧妙的辦法。
只要能夠不停的打勝仗,就可以遮下醜陋的東西。
而一旦大明朝廷控制了西域,就可以學盛唐時,遷健兒入西域開墾土地。
中原土地緊張,可西域土地並不緊張啊。
只要肯吃苦,要想發跡還是不難的。
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但至少可以讓大明多出一百餘年的國祚,為改革贏得時間。
說起改革,謝慎還是十分推崇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的。
這個上承唐代兩稅制,下啟清朝攤丁入畝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個國策在地方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但卻是提出了一種可能性。
張居正絕對算是夠手腕的政治強人,換成范仲淹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恐怕又會是一個早夭的“慶曆新政”了。
政治家絕不能是理想主義者,因為政治處處都是博弈和妥協。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為什麼能夠獲得相對成功,不就是因為吸收了蔡京這樣的人嗎?
政治不是打撲克,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成的。
領導者首先要具備識人的能力,要做到知人善用,用對人,用好人。
蔡京這樣的人難道就一無是處嗎?難道都要像包拯、海潤一樣白日昭昭才是能用之人嗎?
有時謝慎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到底是清流好還是能臣好。
能臣是能做實事的,而清流往往是嘴炮黨。
在大明,任何人想要上位都要經歷清流這個階段。但若上位了還是把自己定位為嘴炮,未免就有些太過無恥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若是人人都為了刷聲望變成了嘴炮,那大明朝廷豈不是亂成了一鍋粥。
當然,這也不是說風骨不重要,只是說要做到一個平衡。
越往上爬見到的人和事情越多,感悟便越不同。
叫一個縣令和知府談理政體會肯定不一樣,知府和巡撫又會不一樣。
謝慎的優勢在於領先時代五百多年的見識,以及不對稱的資訊優勢。
但這些在處理政務上並沒有太大的效用。也就是說謝慎在政治上不但沒有這些官場老油條出色,甚至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追趕。
路要一步步的走,飯要一口口的吃。現在考慮這些東西也沒有用,還是先做好眼下的事情吧。
吐魯番使者來到京師拜見天子,照例天子會舉行大朝會。
謝慎這樣的六品官雖然也有資格參加,但位置肯定是極為靠後,想看熱鬧是看不到的。
朝會的流程十分固定,無非是吐魯番使臣獻禮,天子訓話,百官齊拜山呼萬歲。
但這對於謝慎來說意義卻是十分不同。
這是他來到大明後,要參加的第一次大朝會。
雖然不是萬邦來朝,但場面勢必小不了。作為一名熱血兒郎,一直都有著一股大國情結。
能親眼看到番國使臣叩拜泱泱大明,那種快感絕對是言語難以形容的。
都說強漢盛唐,為什麼大明就不能叫番夷來朝叩拜。
想及此,謝慎笑聲道:“這事情都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