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就拿感冒來說吧,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個四五十歲的人、一個老年人,同樣是感冒,但是我們給他們的用藥是絕對不一樣的,這就是中醫上所說的“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同樣的道理,養生也要遵循“因人而異”的原則和規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5、養生要弄清自己的目的

《黃帝內經》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養生的第一要務是防病,防因情緒方面導致的內傷疾病,防因飲食方面而導致的內傷疾病,防因外感而導致的外感疾病。

● “三焦”——我們的臟腑容器

養生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養生?其實說到底,養生的目的首先還是為了防病,防止疾病的發生可以說是養生第一要務,那麼防的是些什麼病呢?防因情緒方面導致的內傷疾病,防因飲食方面而導致的內傷疾病,防因外感而導致的外感疾病。

這是從防病方面來講的,同時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對我們人體的上中下三焦進行保養的一個過程。那什麼是三焦呢?在這裡的“焦”可不是燒焦了的那個焦,也不是焦點的焦。說白了,三焦就是裝載全部臟腑的三個大容器,也就是整個人的體腔。古人將三焦分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膽,下焦腎、膀胱、大小腸。《黃帝內經》上解釋說三焦是調動運化人體元氣的器官。上焦心肺一條線,中焦脾胃一條線,下焦肝腎一條線,基本上養生的原則就是圍繞這三焦而來了。

大家也不要將這個上中下三焦給它物理劃分了,實際上它的病是有轉變規律的。所謂上中下三焦,實際上是來表明這個疾病的輕重緩急,也就是說不論是病毒也好還是病邪也好,只要它侵犯人體了,它會有說明這個病的深淺,並不是說病毒果真。侵犯了上焦、果真的侵犯了中焦,或者說病毒侵犯了下焦,並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現在提到“三焦”,我把清代瘟病大家吳鞠通所列出的這個規律來介紹給大家,目的其實是希望大家有一個情形的、大體的認識,從中找出這些疾病的發病原因,再將這些原因還原到我們生活當中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不良的生活起居,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情緒上的波動。

● “治未病”——聖人們的養生經

當前養生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這是件非常好的事,這說明我們自我保護意識、自我健康意識提高了。在《黃帝內經》裡邊有篇文章叫做《生氣通天論》,《生氣通天論》裡邊是這樣講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它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你如果等病已經發生了,那麼就好比你渴了再去鑽井,打仗了你再去鑄造兵器,這樣的話就已經晚了。因此養生的原則實際上就是一句話叫: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才是關鍵。

電子書 分享網站

6、男人四十歲以後就得注意身體了

女性生命是以七為單位,男性則是以八為單位。女性從三十五歲、男性從四十歲開始,身體狀況就逐步下滑,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人的生長發育、衰老與腎氣的旺衰有直接關係,因此道家氣功就有“藏精葆元”的說法。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衰老基本上有三個原因,一是腎氣衰,二是五臟衰,三是陰陽衰。

首先,我們應該來了解我們人是什麼。對於人的理解,《黃帝內經》認為是“人與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也就是說,我們人是自然界陰陽二氣的產物。那麼既然是以“人與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因此要遵循天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