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環抱之中,有一處幽靜的禪院,古樹參天,翠竹掩映,清泉潺潺。
禪院的住持,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禪師,法號淨慧。
他雖年事已高,但雙目炯炯有神,言行舉止間透出一股深不可測的禪意。
這一日,正值初秋,天高雲淡,禪院外的紅葉隨風輕舞,宛如火焰跳躍。
淨慧禪師在禪堂中閉目打坐,忽聞院外腳步聲匆匆,一名青年僧人面帶焦急之色,闖入禪堂。
“師父,不好了!山下村莊的村民因水源之爭,大打出手,已經有人受傷了!”
青年僧人氣喘吁吁地說道。
淨慧禪師緩緩睜開眼,目光如炬,他微微點頭,道:“阿彌,世間紛爭,多因貪瞋痴慢疑惡見而起。你去取我禪杖,隨我下山一趟。”
阿彌依言而行,不多時,師徒二人便出了禪院,向山下村莊走去。
沿途秋景如畫,但師徒二人心中卻無半點欣賞之意,只想著如何化解這場紛爭。
來到村莊,只見人群熙熙攘攘,雙方手持棍棒,劍拔弩張。
淨慧禪師行至人群中央,雙手合十,朗聲道:“諸位鄉親,萬事皆有因果,爭鬥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請放下手中的棍棒,聽我一言。”
眾人見是一位高僧,雖心中不服,但也放下了手中的棍棒,圍攏過來。
淨慧禪師開始講述禪理,從貪瞋痴慢疑惡見的根源講起,言辭懇切,深入淺出。
村民們聽得如痴如醉,心中漸漸平靜下來。就在這時,人群中忽然響起一個不和諧的聲音:“老和尚,你說得輕巧,我們爭的是水源,沒有水,怎麼活?”
淨慧禪師微微一笑,道:“水源之爭,看似是為了生存,實則是因為貪念。若大家能齊心協力,共同維護水源,何愁無水可用?”
那人聞言,面色一變,正要反駁,卻被淨慧禪師的手勢止住。
禪師繼續道:“諸位,世間萬物皆有定數,強求不得。若能放下心中的貪瞋痴慢疑惡見,便能找到真正的和平與幸福。”
說罷,淨慧禪師從袖中取出一枚舍利子,輕輕拋向空中。
那舍利子在空中化作一道金光,直射向村中的古井。
眾人只覺眼前一亮,再看那古井,井水竟然變得清澈甘甜,源源不斷。
村民們驚呼連連,紛紛跪拜在地,感謝淨慧禪師的恩德。
淨慧禪師微微一笑,道:“此乃諸位心中善念所化,非我之功。願諸位今後能修心養性,不再為貪瞋痴慢疑惡見所困。”
言罷,淨慧禪師與阿彌師徒二人飄然而去,只留下村民們在原地叩拜不已。
自那以後,村莊中的紛爭平息,人們和睦相處,共同守護著那口神奇的古井。
而淨慧禪師則回到禪院,繼續他的修行與教化。
他知道,世間紛擾,皆因人心不淨。
唯有透過禪修與教化,才能讓人們洗淨心中的貪瞋痴慢疑惡見,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幸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淨慧禪師的故事在禪院和村莊中流傳開來,成為一則又一則的佳話。人們在傳頌中,也慢慢領悟到了禪的智慧與力量。
而淨慧禪師,則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禪堂中,用他的禪心與智慧,為世間眾生點亮一盞明燈。
他的教誨,如同那古井中的清泉,源源不斷地滋潤著人們的心田,讓他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了一條通往寧靜與和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