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華既然有人認同,那麼他的理想呢?他之所以有像於碧水所說的那樣激情澎湃的演唱,是不是因為他有著如同很多音樂青年一樣的理想?
我有機會看到了楊森林和他的樂隊排練。跟許多這座小城的同齡人一樣,楊森林只讀完初中便輟學了,小城的這種現象如此普遍的確令人感到驚訝,據我所知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他們的學習成績極差。在課堂上他們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熱心的幫助,能得到只是嘲諷和排斥,考試的結果完全證明了讀書不是件令他們幸福的事情,對他們來說,讀書已然成為了一種折磨;二是即使他們還有那麼一點點留戀校園,他們的家庭也無法擔負得起自費上高中的費用。所以這些可憐的孩子初中畢業後(甚至沒畢業)就由學生變成了小混混或打工者——實際上可供他們選擇的僅有這兩種角色。在角色的選擇上,楊森林則又表現出他的特立獨行,他既不是東遊西蕩惹是生非的小混混也不是逆來順受吃苦耐勞的打工者,他是個對現實極度不滿的激烈理想主義者,他告訴我的他的父母是這麼評價他的:“你就是一個徹底的閒散人。完蛋!”
楊森林的理想是要成為歌手,他聲言要讓現在萎靡不振的中國樂壇變一個樣子,他說:
“我不認為這是異想天開,但我的確不知道該怎麼做,首先我連踏入專業門檻的機會都沒有,家裡能給予我的最大支援是給我買一把舊吉它,退學以後我就一直呆在家裡練吉它,後來認識了幾個我們這兒玩樂器不錯的人,他們比我大不了幾歲,跟我一樣都是無業遊民,但是我們對音樂的追求都差不多,總在一起聊,挺合得來的,後來我們就組了一支樂隊。這是有生以來令我最興奮的事!”
作為一名旁觀者,我大概可以理解他的興奮,樂隊的組成使得追求音樂的他們感到了一些滿足,但也僅此而已——可以讓他們充滿樂趣的只有在忘我排練的時候和相互發表對音樂的見解的時候,因為更多的時間裡,這些年輕人都是在抱怨生活,抱怨命運的不公,他們指責現在的樂壇好聽的歌曲太少。對他們來說,儘管他們自稱熱愛音樂,湊在一起組成了樂隊,但實際上生活並沒有改變,他們依然窮困。在小城裡,沒有人支援他們,沒有人在意他們。他們迷茫無助,卻不懂得如何面對。我不能妄下斷言說他們是活在不現實的世界裡,但事實上他們誰也不甘願找一份可以維持自己溫飽的工作,也沒有人敢於為了理想走出這座如同絕地一般的小城。他們追求的東西得不到認同,在小城裡,他們的存在是被人們忽視的,所以他們的快樂並不牢固,只有當一個可以讓他們演出的舞臺出現時,才是他們最得意的時候,他們會盡情地釋放自己,渴望人們能為他們而瘋狂,從而證實他們的存在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楊森林對音樂確實有天生的敏感,他不識樂譜,從來沒學過任何歌唱的技巧,彈吉它也是全憑自學,然而無論是彈或唱還是創作,樂隊的所有成員(他們都是進行過一些專業學習的人)卻都一致承認他是最棒的,足夠說明楊森林的天賦。這就可以理解於碧水為什麼對他推崇備至、讚賞不已了,甚至對他著迷。 電子書 分享網站
5
當然,楊森林對於碧水所表露出的好感並非渾然不覺,但他這樣對我說:
“我知道她喜歡我,可在我眼裡她還是個孩子,我們無法成為戀人,當然我也不能把她拒之門外,我總得跟她保持著較好的關係。我不能得罪她,不能惹她不高興,如果我令她生氣了,那麼我想找到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