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才發現在整個戰爭時代,所有人都已經這種氣氛潛移默化,默然的接受了獨特而冷淡的人際關係。
幾天後,當秦恬跟著同要去巴黎的難民到達了一個叫做維特里的小城時,他們得到了一個訊息,英法聯軍,四十多萬的精英部隊,被德軍包圍在了敦刻爾克。
除非跳海,他們只有被俘,或者被殲滅。
任何一條訊息都表明,有史以來英法對抗德國最大一次失敗,即將誕生。
如果這四十多萬人全被殲滅,那麼別說法國本土將陷入黑暗,即使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格蘭,也將有數年時間只有靠殖民地的部隊來維持本土的安全了。
“法國完了……”所有人都陷入絕望,他們發了瘋的收聽有關敦刻爾克的訊息,可除了播音員艱難的闡述和法國高層聲嘶力竭的呼喝,什麼好訊息都沒有。
古德里安之所以那麼著急的驅趕著他的坦克部隊,因為他的前方,有全歐洲最大一塊肥肉在等著他!
女人們徹夜哭泣,男人一個一個蓬頭垢面,他們低聲說著什麼,相互詢問著有沒有誰家的子弟在被包圍的法國部隊中。
薩莎奶奶無比後悔,她一遍一遍的說:“我們應該去凡爾登,即使法國陷落了,好歹我們和科曼在一起,親愛的,我們應該在凡爾登。”
薩莎爺爺抽菸不語。
此時,凡爾登早就被他們甩在了身後,再往前幾天,就能到達巴黎了。
什麼都為時已晚,戰爭沒有後悔。
秦恬覺得,她快瘋了。
面對這種全民絕望的情景,她的內心就跟被燒沸的水一樣不斷奔騰,她知道,她努力回憶過很多,她知道這個事件。
翻開高中課本,如果說那簡短的敘述二戰史中除了閃電戰,諾曼底登陸,斯大林格勒戰役外還有什麼著名戰役被標上了前引號後引號的話,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了。
秦恬甚至能記起這個名詞在書上的什麼方位,就在翻開書後的左邊頁的右下角,一張插圖的旁邊。
她為什麼記得那麼清楚?
因為那是她高中在文科班中唯一一次和一個男生坐同桌時發生的事,那個木訥的胖胖的學習成績好到讓人不想靠近的男生在聽到老師打算掠過這個戰役時忽然很激動的轉頭壓低聲音神秘的對她說:“這個戰役還有個名字,叫發電機計劃!要不是這個計劃撤出了三十三萬人,德國早贏了!”
他的語氣,似乎頗為遺憾這個計劃撤出了三十三萬英法聯軍。
於是那時的秦恬明白了,這個所有同學都不喜歡所有老師都喜歡的超級好學生竟然是個流竄天朝的納粹愛好分子!
那時內心小吐槽的心情讓秦恬記憶猶新,所以一聽到敦刻爾克,她頓時想起來了。
如果說普遍說法諾曼底登陸和斯大林格勒是歐洲二戰的轉折點的話,那麼從另一方面講,敦刻爾克大撤退也是一個小型的轉折點。
想一想三十三萬精英部隊能給一場戰役帶來多大的變化吧,更何況這三十三萬人有大部分人撤離法國後,轉而從西南的海灘登陸,完成了另一個大的轉折——諾曼底。
秦恬不需要剋制就知道自己不能說什麼,她不想扮演神棍也沒法讓別人相信她所說的,更何況作為一個穿越人,她隱隱期待著,在面對這戰爭第一次轉折的時候,另一個同胞,能做些什麼。
40、努力(奧古)
奧古斯汀坐在坦克上,看著前方,相比周圍的失望憤怒,他的表情更傾向於淡然。
海灘上,斷壁殘垣,彈坑處處,四面血肉橫飛,方圓幾里沒有一塊完好的地方,沒有一處完好的建築,到處都是屍體,通往碼頭的棧道更是已經消失無蹤,只剩下木柱旁塊塊木板。
遠處,海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