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此影響,由第二炮兵部隊提出的,動用幾百枚戰術彈道導彈攜帶子母彈頭與制導彈頭打擊航母的戰術也被否決了。
在十年前,“導彈打航母。就成了熱母話題。
鬧了幾年之後,彈道導彈彷彿成了航母的剋星,並且註定要想幾十年前航母取代戰列艦那樣取代航母。
從理論上講,彈道導彈確實很有發展潛力,只是還有許多路要走。
好比飛機問世後三十多年,航母才真正登上海戰舞臺,並且成為海上霸主。
即便不考慮偵察與情報問題,假設準確掌握了目標的活動情況,也得解決彈道導彈末段制導問題,才能讓導彈擊中航母。
雖然射程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程彈道導彈從發射到落下,也就十五分鐘左右,但是航母是移動目標,而且速度不慢,最快的能到三十三節,相當於每小時六十公里,十五分鐘能跑出十五公里。
如果沒有末制導系統,除非裝上核彈頭,不然任何一種彈頭別想砸中航母。
哪怕集束子彈頭!
因為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之後的飛行時間僅有十多秒,所以還得考慮採用中段彈道修正技術,不然僅靠末段制導系統,導彈彈頭的攻擊範圍非常有限。
不管是中段彈道修正技術還是末段制導系統,都不是“低科技。”甚至比“高科技”還要高科技!
拿中段彈道修正技術中至關重要的姿態控制火箭發動機來說,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做不無法裝到中程彈道導彈上去。末段制導技術的具體手段上,衛星導航肯定不成,易受干擾不說,精度與靈敏度也不夠,可用的只有毫米波雷達與紅外成像。而這兩種制導手段都需要觀測視窗,比如製造紅外成像透鏡的材料必須能夠承受數千攝氏度的高溫,而且不會喪失工作機能。
這些真正的“高科技”正是大陸的短板!雖然沒有多大的把握,但是在8月口日,第二炮兵還是做了嘗試,利用海軍提供的戰術情報,向在臺灣島東部海域活動的“林肯”號航母戰鬥群發射了十二枚價導彈,結果可想而知。
這次攻擊,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迫使美軍將航母戰鬥群撤退到沖繩群島以東海域。
大概受此鼓舞,接下來兩三天,二炮多次提出用彈道導彈攻擊美軍航母,但是均遭到高層否決。原因只有一個:彈道導彈必須飛越沖繩群島,有可能因此造成惡劣影響,導致戰爭規模擴大。
因為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的意義與外交部官員到聯合國大會上去抗議差不多,所以陸海空軍與總參都不支援二炮的行動。
到最後,希望還是落到了空軍身上。
常規戰術肯定行不通,因為前幾次採用常規戰術發起攻擊的主角就是空軍,戰鬥機與轟炸機都上了,結果都不理想。
從道理上講,航母戰鬥群是常規軍事力量登峰造極之作,自然不怕常規打擊。
常規打擊不管用,就得用“非常規”手段。
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肯定不能用。就算中國是五個核大國,恐怕全部核彈頭加起來也沒有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裝的多。
所謂的“非常規”手段,主要集中在戰術創新上。
這個時候,一個名叫餘鴻飛的空軍上尉軍官登上了戰卓舞臺。
嚴格的說,這名年僅刀歲的上尉是一名技術軍官,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派他上戰場。讓他前往前線司令部為陳必時上將講解戰術,並且得到上將器重的,就是由他提出來的“非常規。手段。
按照上尉自己的說法,他是受一本軍事啟發,才想到了這個簡單到幾乎沒人會想到的戰術。
用四咋小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廢物利用。”
第一百一十七章 廢物利用
品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