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引言 五次到災區

2010年11月21日,我從北京飛抵四川成都。第二天,便進了災區。這是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我第五次踏上家鄉的土地,也是我第五次到災區採訪。

我第一次到災區,是2008年5月19日。第二、第三次到災區,是2008年6月和7月。這三次採訪,主要去了都江堰、綿陽、什邡、綿竹、北川、汶川、安縣、彭州、江油、平武等重災區,總行程7000多公里。在餘震不斷的廢墟上奔波採訪,不僅需要體力、耐力、毅力,更需要玩命!因為廢墟與屍體、血跡與淚痕,稍縱即逝,若不留存下來,我怕有一天我們會失去對災難的記憶。

在上述三次採訪中,雖然我在廢墟上的確看到了家鄉人民性格中特有的豁達開朗、詼諧幽默、我行我素、無所畏懼的一面,也領教了家鄉人民壓不垮、震不倒的難能可貴的精神氣概;但“”汶川大地震畢竟剛剛過去,災區留給我的最深的印象,依然是血汙、淚水、廢墟、屍體、殘牆、斷壁,以及數百萬災民的悲傷與悽苦、驚恐與絕望、迷茫與戰慄。而我的內心,也與家鄉巨大的傷口一樣,默默流淌著的依然是長長的淚,紅紅的血。實話說,當時的我既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也看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心中唯有迴天無力的無奈和撕心裂肺的悲痛。面對生我養我、慘不忍睹的故土,我心裡始終橫豎著一個巨大的問號:遭受如此重創的災區人民,還能從血跡斑斑的廢墟上爬起來、站起來嗎?

我第四次來到災區,是2009年5月12日,即汶川大地震一週年。此時的災區和一年前相比,已大有不同。然而,廢墟依舊,噩夢難忘。雖然我從災區人民的眼裡的確看到了信心與熱情,坦然與笑容;但同時我也分明看見,剛從絕望中掙扎著爬起來的災區人民的眼裡,依然殘留著渾濁的迷茫與複雜困惑。換句話說,一年後的災區,並非所有人的眼睛都是同一表情,也不是所有人的心裡都抹去了可怕的陰影。在北川老城的廢墟上,我就遇見過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小女孩雙膝跪地,目光呆滯,滿臉憂鬱,正默默地為遇難的父親燒著紙錢。我問小女孩,你現在最發愁的是什麼?小女孩告訴我說,自從爸爸去世後,媽媽就病倒在板房裡,她現在最發愁的,就是家裡建房子還差好幾萬塊錢!她很想到成都或者深圳去打工,掙點錢回來,早點為媽媽修一間小房子。這位小女孩的話,讓我的心情一下變得沉重起來:災區人民,真的全部站起來了嗎?

直至這次——第五次——來到災區,我的心情依舊不輕鬆。雖然,此前從廣播、電視、報紙得知,慘遭劫難後的四川人民不僅已經從廢墟上站了起來,而且還搬進了漂亮小區,住進了高檔樓房,日子過得舒服安逸,有滋有味,但我依然心懷忐忑。當今中國,假的東西太多,真的東西太少,真假難辨,是非不清,以至於我對某些報道難以置信。我擔心這些來自災區的報道不切實際,報喜不報憂;或者以點概面,誇大其詞,先聲奪人,致使災區一個個神話般的故事,最終變成美麗的泡影。因此,帶著對家鄉的牽掛與疑惑,我又第五次來到災區。好壞對錯,是非真假,我想還是自己走訪、自己辨證吧。

於是此後二十多天,我先後重點走訪了成都市的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市、大邑縣四個重災市縣,與各市的書記、市長等相關領導和主要部門負責人作了交流;之後,我又深入虹口、龍池、向峨、天馬、三郎、坡子、小魚洞、龍門山、紅巖、磁峰、新興等10多個鎮、20多個村以及若干個災後安置點和學校,對數十個鄉鎮鎮長、書記、村支書和若干村民、老師、學生,逐一進行了走訪,總行程約4000多公里。一路下來,我在曾經見證過屍體與墳坑、殘壁與破房、血汙與淚水、新生與死亡的廢墟上,既聽不見昨天絕望的叫喊,悲傷的哭泣,也見不到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