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手中,沒奈何,也就只能是照著朝規謝了恩,站將起來,身形微躬地擺出了副恭聽訓示之乖巧模樣。
“朕此處有兩份摺子,爾且先都看了再議。”
老爺子並未說甚寒暄的廢話,一抖手,便將擱在文案一角的兩本摺子往弘晴處拋了過去。
嗯?求和?
這一聽老爺子的聲線雖尚算平和,可內裡卻明顯地透著股煩躁之意味,弘晴自是不敢大意了去,恭謹地應了諾之後,這才緊趕著將兩本摺子飛快地過了一遍,眉頭不由地便是一皺,沒旁的,這兩本摺子中,一本署名被糊住了,看行文風格,乃是軍中大將之手筆,說的是十一月初三,準噶爾大將小策王敦多布率軍奇襲達阪隘口,一戰擊潰清軍運糧部隊,奪走了大批的糧秣輜重,另一本則是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所上之請和摺子,自言願與大清和平共處,求和親。
老爺子到底想作甚,考校麼?
對於西線戰事的僵持,弘晴自是早就有所預料了的,也曾上過輪戰之策,除了是想憑此限制老十四的兵權之外,擔心的正是己方大軍麋集前線,久戰不下必致師老兵疲之局面,而今,準噶爾諸部的游擊戰術漸見成效,在戰略上,清軍已是陷入了被動,儘管準噶爾諸部也已是強弩之末,可要說誰能支撐到最後,卻尚難逆料,從弘晴的本心來說,他自是希望能先撤軍,待得來日整頓好軍備再戰也不遲,只是弘晴卻不敢確定這等想法能否讓老爺子接受,再說了,老爺子冷不丁地將這麼個問題拋將過來,怕不是僅僅只是商議對策那般簡單罷,對此,弘晴自是不願輕易開口進言,看過了摺子之後,也沒急著表態,而是作出了副沉思的模樣。
“晴兒怎麼看此事,嗯?”
這一見弘晴已然閱過了兩份摺子,老爺子的眉頭立馬便是一揚,聲線平淡地便開口追問了一句道。
“皇阿瑪明鑑,孫兒以為策妄阿拉布坦所謂之求和,不過是緩兵之計也,實難有幾分的真心可言,然,三年餘之徵伐下來,其國勢日頹卻也是不爭之事實,再遷延上年餘,其國不戰必自潰矣,只是我前線大軍也已是疲憊之師,能否再支撐年餘亦是難說之事,只是孫兒畢竟不曾去過前線,實不敢妄言焉,還請皇瑪法聖裁。”
在搞不清老爺子真實想法的情形下,弘晴自是不願將話說得太死,也就只是就事論事地點評了一番。
“嗯,此確是兩難之局啊,若是當初早做輪戰之準備,而今也不致棘手若此,依你看來,開春先撤過天山,就駐紮於高昌如何?”
老爺子對戰局也有著清醒的認識,自是知曉弘晴所言確是此番征戰的關鍵之所在,而今這等僵持之局面下,看的便是哪一方先支撐不下去,問題在於準噶爾乃是境內作戰,明顯握有戰略之主動權,而清軍戰線過長,處處須得設防,兵力雖夠,糧秣輜重也足,奈何大軍已疲,稍有不慎,便極易導致全線崩盤之局面,老爺子實在是不敢拿數十萬大軍的安危來賭上這麼一把的,皺著眉頭沉思了片刻之後,提出了個折中的想頭。
“皇瑪法明鑑,孫兒以為高昌乃四戰之地,大軍屯於此處,恐不利休養生息,後勤補給也難言穩當,屯之沙洲或許更佳,此孫兒之淺見也,還請皇瑪法明察。”
老爺子雖不曾明言,可提出這等折中法子本身就是還想著再戰準噶爾諸部,對此,弘晴顯然不甚看好,沒旁的,老十四若是真想早勝,也不致於在輪臺城遷延了一年餘,不說別的,只消其肯不斷派兵四下掠奪,對準噶爾牧民進行殘酷打擊,便足可摧毀準噶爾軍的根基,此戰也早該結束了的,此一條,以老十四的軍事才幹,不可能會看不到,其之所以沒這麼做,自然不是心慈手軟之故,而是想著擁兵自重罷了,很顯然,要想靠老十四去平滅準噶爾諸部,無異於緣木求魚!
第739章 峰迴路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