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傾向中立的老十三,不過麼,也並未打算全力支援於其,大體上還是存在坐山觀虎鬥的算計,只是因著茲事體大,三爺心中雖是已有了決斷,卻並未急著說破,而是將問題拋給了陳、李兩大謀士。
“王爺明鑑,依屬下看來,兵部兩阿哥之爭固然是十三爺之策更優,然,王爺卻是不宜偏幫十三爺,非關正理,只在聖心,故,屬下以為大道上可支援十三爺之策,只是在具體實施上,卻須得兩分,竊以為讓十三爺去建設軍事院校並行新軍整訓之事,而十四爺則去管兵部架構之變革,或兩相宜也,此屬下之淺見也,還請王爺明斷。”
如此多年的歷練下來,李敏銓之智算能力雖尚不及陳老夫子,可所差已是不大,儘管事先並不曾得弘晴之提點,可其一番建言下來,卻是說到了事情的關鍵之處,這等玩平衡的手段也耍得分外的滑溜。
“子誠此言大善,若得如此,皇阿瑪處當無不準之理也,夫子以為然否?”
一聽李敏銓這般建議,三爺眼神立馬便是一亮,沒旁的,十四爺在兵部經營多年,根深蒂固,由其出面整合兵部相關機構改革,正相適宜,當然了,變革之後的老十四在兵部之權力不單不會增大,反倒會越發小了去,此無他,掣肘耳——無論是參謀本部還是各軍種司令部的調整,都須得從外頭掉進有作戰經驗之軍官,而眼下能有新軍作戰經驗的唯有豐臺大營那一萬新軍,內裡的將領不是弘晴的人便是老十三的人,不管老十四如何調,都繞不過這個坎,如此一來,三爺也就名正言順地將手伸進了兵部之中,似這等好事,三爺豈有不贊成之理,只不過為了慎重起見,三爺還是問了問陳老夫子的意見。
“小王爺怎麼看此事?”
陳老夫子並未附和三爺的話,也沒對李敏銓的建議加以評述,而是轉手將問題丟給了弘晴,此言一出,三爺與李敏銓的目光立馬齊刷刷地聚焦在了弘晴的身上。
“回夫子的話,學生以為此事確可如此處置,然,卻不可急於表態,終歸須得等朝議喧囂上一番,再行上本,或可得其利哉。”
弘晴顯然沒料到陳老夫子會突然將問題拋了過來,不由地便是一愣,不過麼,卻是不敢稍有怠慢,趕忙沉吟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錯,正該如是!”
弘晴此言一出,三爺倒是沒馬上表態,而是偷眼看了看陳老夫子,直到見陳老夫子點頭嘉許了之後,這才一擊掌,語帶興奮地就此定了調……
第569章 喧囂的朝局(二)
康熙五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就在群臣們還在為老十四的武備更新計劃議論紛紛之際,老十三突然也上了本章,洋洋灑灑近萬言,說的也是武備更新之事,就宛若與老十四打擂臺似的,此訊息一經傳揚開去,滿朝文武頓時盡皆為之轟動不已,兩份計劃書之對比也就此成了朝野間的最熱門話題,甚至連尚未議決的中央銀行行長變更一事都不如此訊息來得受歡迎。
老十三與老十四從來尿不到一個壺裡去,這事兒,滿朝文武就沒誰不知道的,打小了起,這對哥倆便沒少狠鬥,為此挨罰的次數那是數都數不清了的,成年之後,更是公然在朝堂上鬥毆過,也就前些年老十三被圈養之際,雙方沒了見面的機會,這才算是消停了下來,可自打老十三到了兵部,這對冤家哥倆個又對幹上了,於辦公會議上拍桌子對罵的事兒就上演過多回,彼此間的結怨早深了去了,從此意義上來說,老十三上本與老十四打擂臺,似乎也屬於正常之事,可再一聯想到老十四上本的時機,以及老十三的飛速反應,這可就不能不令群臣們起疑心了的。
老十四選在三爺上了中央銀行本章之際動本,本身就是一種攪局行為,站在其背後的自然就是八爺,而老十三在此際冒出頭來,背後又站著的是何人來著,是三爺?又或是四爺?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