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從心理學淺析小說角色人物刻畫
人物塑造是小說創作過程中一個永恆的話題。在以個人英雄主義為核心的網路小說中,能否塑造出生動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直接決定了一部作品的成敗。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者們通常採用“扁平人物”塑造,也就是所謂的臉譜型人物。
一般來說,扁平人物的主要塑造方式為強化“人物標記”,包括強化性格標記、語言標記、行為標記等。能夠做到這幾點,已經足以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
但實際上,人的行為、動作也並非總是完全符合某一性格特徵的。足智多謀的人也有犯低階錯誤的時候;愚昧無知的人也有一時開竅的時候;粗魯莽撞的人也有心 ;思細膩的時候;剛毅果斷的人也有猶豫不決的時候。如果單純的透過反覆出現同一特徵標記來強化人物特點,難免會造成些許生硬感。
同時,一個性格獨立鮮明的主角,能夠使性格相近的讀者輕鬆地產生認同感,同樣也會阻止性格不同的讀者產生代入感。
本文將會提出另一種人物標記強化方式。
此種方式不但可以更好的塑造特色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更能夠避免性格與行為完全統一所帶來的生硬感,同時亦可解決不同性格的讀者與小說代入感之間的問題。
這便是——強化心理原型標記。
簡單易懂的原型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有助於人物的心理刻畫,這並不難理解。
但實際上心理學種類非常多,比如研究治療心理疾病的臨床心理學、研究神經系統與心理活動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年齡與心理變化的發展心理學等等。
顯然,為了寫小說把這些一一學過來根本沒必要。
對於網路小說創作而言,原型心理學更加快捷方便。
原型概述
原型的概念最早來自於卡爾。榮格,約瑟夫。坎貝爾把原型的來源解釋為人類較深層的集體無意識,卡羅爾。皮爾遜則給出了十二原型的理論。
不過這些並不重要,在這裡,我們只需要將原型理解為人格的標準模式即可。
每個人都擁有著十二種原型。天真者、孤兒、戰士、照顧者、追尋者、破壞者、愛人者、創造者、統治者、魔術師、智者和愚者,每種原型都可象徵一種人格,負責著不同的人生歷程。
本人一共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寫過3篇寫作技巧,都在這裡了:
001:從心理學淺析小說的代入感、愉悅感、期待感
代入感:社會腦與映象自我
請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在紙上畫一個圓圈。現在,在圓圈內上方點兩個點,下方畫一條短線。你看到了什麼?
嗯,一張臉?
如果理性的分析下,根本不可能有什麼人的臉長成一個圓圈兩個點一條線。可是當你看到這圖時,的確會情不自禁的認為這是一張臉。甚至當那條線是向上的弧線時,你會認為是開心的笑臉,向下的弧線時則認為是不開心的臉。
我們隨時都在周圍的環境中搜尋與自身相同的特徵。
覺得周圍黃色頭髮不是很多的人,把頭髮染成了黃色之後,卻發現到處都能看到黃頭髮。狠下心買了一款時裝,穿出門卻發現隨便逛逛街都能見到穿著一樣衣服的人。
這正是社會腦自動收集來的相同特徵。
社會腦無法對自我本身進行定義,它只能在社會群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