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部分

相正在永樂鄉新設立的太平軍軍服司裡驗看剛剛做出的3000件新軍服。

該司的負責人是林婉兒的父親林萬福,不過具體制作軍服的卻是羅定州泰達布行的楊家人。

因大明是火德尚紅,再加上廣東這地方本來就熱,要是還用從前的黑色,太平軍上下就別指望在太陽下活動了,熱都能把人熱死,故而這一次的新軍服全部是紅色。另外考慮廣東氣候,這3000件新軍服都是布甲而非棉甲,乃以布為面裡,中間綴以鐵甲,表面釘甲釘。

用於製作兵服的布匹全是搶來的,甚至製作兵服的那些婦人也大半都是太平軍以”自願“為名擄來的。(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

製作出來的這3000套成衣並不是周士相前世常見的那種軍服,而是沿用了明軍固有的軍服式樣,不過在右臂上面用黑線繡了“太平軍”三字。

這種布甲軍服比棉甲要輕,透氣性也更強,對於太平軍這一支短期內必然是在南方作戰的軍隊肯定是最適宜的,真要弄些又厚又重的軍服出來,恐怕士兵們反而要怨聲四起。

周士相也沒有別出心裁設計什麼新式軍帽,依舊是沿用南明軍隊常見的斗笠式軍帽,帽身以竹子和布編成,帽頂上方插有繫有紅綢的尖頂,看起來倒也威風。

其實周士相倒是想為士兵們都弄一頂鐵盔戴戴,如此就可以在戰場上減少頭部受傷的機率,可是太平軍暫時沒那個條件製作上萬頂鐵盔出來,便只能暫時先用這種斗笠帽子。

周士相誇讚了林萬福,也誇讚了泰達布行楊家那幫人,對於他們能在短期內就趕製出這批成衣表示很高興,也很滿意。又吩咐下去,給軍服司的500女工記一次嘉獎,如此這些女工便可以從設立在各地的公庫領取十斤大米和一斤豬肉或五個雞蛋改善生活。

林萬福打知道“女婿”要來後,便張羅了一桌酒菜,結果周士相併沒有留下吃飯,而是命人將這3000套成衣送到良字鄉給步軍左營換裝,又要他們抓緊製作下一批,同時把500雙軍靴的製作提上日程。

吩咐完這些事後,周士相便去永樂鄉公所察看本地移民的安置情況了。這讓林萬福很是失落。抱怨女兒肯定是沒把大帥伺候好,要不然昨“女婿”見了丈人這麼冷淡的,他還藉著這次機會和“女婿”好好談一談。是不是把他調到縣城去弄個肥差,而不是在這軍服司裡成天做衣服。實在不行讓他去幹老本行,替太平軍公庫打理錢糧也成啊。自家“女婿”的事,他這老丈人難不成還能上下其手,敗“女婿”的家當不成?

見林萬福這麼失落,原羅定州城泰達布行的掌櫃楊萬全樂了起來,早在羅定時他就不恥林萬福的為人。為了點銀錢竟然把女兒送人當侍妾,再之後又為了自家小命把女兒轟出門,硬塞給周秀才。實在是恥為人父。現在倒好,周秀才壓根不理會他,看他往後還好意思老是擺幅大帥老丈人的臭模樣了。

當初周士相在羅定大抄士紳和大戶人家,又把這些人家全部裹挾帶走。楊萬全等人心裡不記恨是不可能的。不過經歷了新會保衛戰,楊萬全等人的心思多少也變化了些。最起碼這幾家人偶爾碰上的時候,不再罵什麼賊秀才,而是稱一聲周秀才了。

周士相一到永樂鄉公所,就叫公所的人把名冊和安置簿子拿來,一一細看了起來。移民安置一直是他很關心的事情,因為人口的多與少決定了香山的發展,也決定了太平軍的強與弱。更間接決定了周士相自己的命運。

在靈山鎮時,周士相就反覆對部下強調人口、糧食、鹽鐵對於太平軍的重要性。三者又以人口最重。

太平軍前後從增城、順德、番禺以及新安北部一些鄉村往香山遷移了3萬餘人,這當中只有數千人是主動願隨太平軍走的,其餘的都是被強行遷移,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