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堵的。橫豎一個親王的位置是少不了你的,我也幫忙勸勸皇上,你若封了鐵帽子王,爵位一樣世襲罔替,鄭親王也會安慰的。”
卻說另一邊,鄭親王和順治交代遺言,先指點了順治一些將來可行的政策,道科舉取士對朝廷國家有利,但是順治要慢慢實行等等。後來又提到了孝莊太后。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但是被努爾哈赤養瀋陽盛京宮中,作親兒般看待,和皇太極關係尤其好,否則也不會力保順治。即使太宗朝初期,四大貝勒共同執政的時候,也事事向皇太極看齊,從不肯僭越。皇太極也很尊重他,從來都是稱呼濟爾哈朗兄長。滿人的新媳婦,新婚以後,有給宗族中的叔伯點菸奉茶的規矩,可見即使是當家太太,對叔伯也要尊敬幾分。孝莊如今雖貴為太后,但畢竟不是皇太極嫡妻,濟爾哈朗是皇太極的哥哥,對順治母子又有大恩,所以別人說不得孝莊,但是濟爾哈朗卻是說得的。
在濟爾哈朗心裡,一直認為哲哲才算是自己的正牌弟媳。多爾袞活著時孝莊雖然干政,但因為時局所逼,又加上哲哲尚在,孝莊是哲哲的侄女,她的意思也就代表哲哲的意思,所以濟爾哈朗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是順治親政以後,孝莊還有時對朝政發表一些看法,朝中還有支援的大臣,但是旗人還沒有什麼後宮不得干政的規矩,所以濟爾哈朗雖然不愉,但也沒有說什麼。但是隨著順治親政,母子二人立場政見發生齟齬。濟爾哈朗也不贊成順治廢后,但是孝莊不支援自己的兒子,反而為孃家謀劃,這就讓濟爾哈朗很不高興了,覺得這樣動搖了順治的權威,而且也不願蒙古做大。濟爾哈朗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不是蒙古的後裔,並不樂意看到大清後宮成為蒙古人的天下,宗室宮中格格反要想蒙古女子行禮。
濟爾哈朗就決定和順治說說,道:“臣知道皇上孝順,臣也不反對皇上孝敬太后,但是皇上大了,為天下之主,豈能受制於人。太后再幹預政事就很不妥當了。太后身為人母,第一要務就是心向人子,太后把蒙古看的太重要了。科爾沁蒙古在太祖時和太宗早年,首鼠兩端,徘徊與大金和察哈爾之間,論實力又不及阿巴亥部,皇上已經納了兩位蒙古皇后,妃嬪之中出身蒙古的更多,太后還有什麼可不滿的呢!若是將來皇上的儲君流有蒙古血脈,難道聽從母親的話,再娶科爾沁女子為正妻嗎?咱們愛新覺羅氏,是滿人,不是蒙古人!將來皇上的阿哥們不宜再在取蒙古女子為正妻,挑選八旗貴女倒是合適。蒙古哪怕親近,也畢竟是外人呢。四弟妹,臣是說孝端文皇后,出身高貴,為太宗大妃,但是品行賢淑,不妄言政事,為天下典範。如今的生母皇太后太過了。”
順治本就對孝莊心有不滿,一向又尊敬濟爾哈朗,感念皇叔臨終還為自己牽掛謀劃,而且濟爾哈朗的話儼然為自己向孝莊反抗找了完美的理由,便深以為然,十分信服。濟爾哈朗病弱,撐著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就有些使不上勁道,想繼續提一提羲妃的事情,但是隻能先緩過來再說。濟爾哈朗想,羲妃受福臨寵愛,福臨今天竟然帶她出宮來王府。又有自己的訊息,羲妃也私下干預政事,就打算也勸阻一二。而且濟爾哈朗是什麼樣的老狐狸,歷經三朝風波,努爾哈赤親自教導諸子,當然也包括濟爾哈朗,眼光何其老辣,不但遠勝於順治,也超過久在深宮中的孝莊許多,判斷出順治信任羲妃,而且有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