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從寧沉默了一瞬,嘆了口氣:「我倒是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但聽人說,侯夫人最喜歡的就是這些。左右閒著無事,得尋個事情打發時間,索性就來聽聽看。」
傅瑤點點頭,沒再多問。
她知道婆媳之間的關係並不好處,尤其是遇著那種嚴苛的婆母,就真真是有的折騰了。就連當初長姐嫁給周梓年,兩人身份差得多,婆母倒是不怎麼立規矩,但也曾規勸過她要勤儉持家。
好在周梓年是站在長姐這一邊,又會在其中調停,算是漸漸和睦起來。
戲園子中人不少,小廝引著上了樓,傅瑤坐定之後,先要了乾果和糕點,又要了茶水,而後方才看向那戲臺。
她們來得晚,戲已經開場,如今不知道正演到哪一節,熱鬧得很。
姜從寧倒像是早就做過功課,同她講道:「這是近來在京中頗有名氣的戲。講的是書生陰差陽錯地救了只狐狸,卻發現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狐狸美人感念其救命之恩,與他做了夫妻。」
戲臺上正演到洞房花燭這一折,姜從寧適時停了下來,與傅瑤一道看著。
這故事的開頭平平無奇,是話本里常見的路數,但勝在伶人的身段扮相都極好,狐狸美人舉手投足間始終帶著嫵媚風情,戲腔婉轉動人,書生則是溫潤如玉,讓人不知不覺間便專注地看了下去。
兩人成親之後,狐狸陪書生進京趕考,可卻被降妖除魔的道士給撞破了身份,想要取她的性命。
書生假裝不知狐狸真身,順勢應承下來,隨後在道士的酒壺中下了藥,領著狐狸逃走,但最後還是沒逃過,被醒來後的道士給追上了。
書生死死地擋在狐狸身前,說是願以命代之。
這段唱詞寫得極好,向來溫文爾雅的書生格外堅毅,又帶著深情。
「是個痴情人……」傅瑤感慨道。
姜從寧意味不明地笑了聲,並未多言。
道士斥責書生執迷不悟,但到最後還是沒有取狐狸的性命,只是在狐狸身上下了不得擅用妖術的禁制,離開前下斷言——人妖殊途,強行在一處必不會有好下場。
後來書生考中,入翰林院,當了個小官,與狐狸夫妻恩愛,琴瑟和鳴。
傅瑤原以為這戲到此就算是終了,可卻見臺上樂聲又起。
一晃多年過去,道士遊歷歸來,回京後發現當年的窮書生已經高居尚書之位,兒女雙全,可府中的夫人卻並不是那位狐狸美人。
道士疑惑之下試著去打探,可卻彷彿壓根沒人記得。
已過不惑之年的書生撞見道士,留他喝酒,提及舊事時,說是狐狸在自己身邊留了三年,便拋下自己離開了,再也沒出現過。
道士盯著位高權重的書生看了許久,忽而搖頭大笑起來,拂袖而去。
傅瑤看得皺起眉來,滿心疑惑,而這齣戲到此戛然而止。
臺下霎時炸開來,頭一回來看這戲的人滿頭霧水,只當是出了什麼差錯,但也有先前就看過這戲的,開始同周遭的人講起來……
「這戲就是這麼個結局,」姜從寧雖是頭一回來看這戲,但早就聽人提起過,心中也提前就有準備,同傅瑤講道,「也正是因著這個緣故,不少人都會重新來看,想知道是不是有什麼被自己忽略的線索。」
傅瑤就沒看過這樣的戲,一臉茫然地同姜從寧對視著,將最後那折戲從頭到尾想了一遍,試探道:「書生在撒謊?」
「這結局未曾明說,故而猜什麼的都有,但大半都認為書生最後撒了謊。」姜從寧慢條斯理道,「道士去打探的時候,府中的僕從曾隨口提過一句,如今這位夫人原是丞相之女……故而便有人說,書生是得了當時丞相之女的青睞,故而拋棄了狐狸,娶了這位夫人,才會從翰林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