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就會被張成耍得團團轉的李偉,此時正忙得團團轉。
雖然事都是手的官吏去談的,但是他也得了解情況,偶爾也會跟著官吏一起去見見老百姓。
此時,在一塊剛開墾出兩年的田地邊上,李偉舉目觀望,身邊還有吳勇等一眾護衛跟隨。在他們旁邊,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百姓正滿臉喜色的跟他手下的官吏商談著,
“小人這塊田是前年開墾的,再過了一兩年就能成為熟田了,大人您看怎麼樣?”中年人輕聲介紹道。
官吏看了眼旁邊的李偉,李偉輕輕點頭,他這才對這個中年人道:“好,那這塊地我們就按三貫的價錢收了。”
“謝謝,謝謝大人!”
中年人驚喜得千恩萬謝。
他這塊地足有十畝,開墾了才兩年,以三貫的價格賣給李偉相當於是每年能賺十五貫錢。這點錢在京師算不上什麼,但在小地方卻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
而且現在荒地有的是,賣了後他再開荒就是了,不愁沒地用。
現在開荒朝廷免稅三年,不過剛開荒的生田畝產很低,所以一般有熟田的人家是不會去幹這事的,畢竟地多了也種不過來,出力不討好,一戶十畝地足以,也只有實在無田可耕的貧苦百姓才會去開荒。
這個中年人明顯就是這樣。
當然李偉根本不在乎生田熟田的,他又不是拿來種地的。
在談妥了交易後,這中年人猶豫了一下,又小心的向官吏問道:“大人,小的若是開墾出新田來,大人您還買嗎?”
官吏聞言立即就要拒絕,他們都清楚自己來此的目的是建城,只會收這土片地。
然而李偉卻是心中一動,直接開口道:“收,一年的一貫,兩年兩貫,三年的熟田三貫錢。”
官吏聽到李偉的話有些驚疑,但是他也不敢多問,遲疑了一下便答應了下來。
這個中年人聽到李偉的話後又皺了皺眉,他現在賣的這塊田是兩年田,就賣了三貫,而李偉給的價格要少了些。
不過即便如此,按照李偉說的價格,他們開荒也相當於每年能賺十貫錢,這些錢在城裡生活是不夠的,但是在鄉下還是非常不錯的。
如今的土地,分為生田熟田,而熟田又分上中下三等,上中等好田基本都被世家大族把控著,他們普通老百姓,能有個下等熟田就不錯了,而這種田畝產也不過才兩石糧,值一兩銀。
依寶鈔當前的購買力,比銀子還要稍高一些,一貫錢能買近三石糧的了,也就是說,他們去開荒,比種熟田的收成還要稍好一點。
算明白這個賬,中年人的眉頭總算舒展開來,欣喜的點頭答應。
李偉這麼做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土地跟黃金一樣都是保值的,甚至比黃金更保值,他現在收田,不但能激發平民百姓的開荒熱情,也能在未來田地開墾完畢後大賺一筆。
當然這個錢不賺也行,反正到最後田地掌握在他手上,不管是免租給這些百姓去種,還是原價賣還給這些百姓,他都吃不了虧,這事惟一的壞處也就是會佔用一些流動資金而已。
李偉扔下手中的雜草,拍了拍手來到這中年百姓面前,笑道:“不光是你,你也可以轉告給其他人,按這個價我都收。”
他決定回去要給朱元璋說說,這事就是印錢也得辦,因為這是屬於投資類發鈔,將來開墾出的田地越多,產得糧也就越多,那印出來的錢自然就有了價值支撐,不必擔心貶值問題。
“謝謝大人,小的回去就跟附近的鄰里轉達。”
中年人高興得躬身感謝。
李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見此人不但衣著破舊,還面帶菜色,明顯營養不良的樣子,不禁有些疑惑:
“我聽說開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