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行,必須得給錢,就按十貫每人的價格給吧。”李偉輕聲道。
“啊?這這,太多了吧?”蔣荃驚道。
“不多不多,才十貫錢,京師裡普通的小攤販一年還能賺二十多貫呢,建城這麼辛苦的事的,給十貫已經很少了!”
李偉淡淡的道,他覺得十貫很少,但蔣荃卻不這麼覺得,每人十貫,抽調一萬名力役,那就是十萬貫啊,都遠超他計算的總成本了。
“大人對百姓仁慈,下官也很敬佩,但是徭役本就是應該的,咱們根本用不著花這麼多錢啊!”
蔣荃苦口婆心的勸道,徭役本就是朝廷課稅,能管吃已經是朝廷恩典了,給錢簡直不可思議,更何況李偉還給這麼多!
“無妨,咱有錢!”
李偉財大氣粗的道,這次他可是準備了五十多萬貫呢,而且由於嶽顧兩家的積極貢獻,買田基本沒花什麼錢,現在資金充足的很,給百姓多發點工錢也毫無壓力。
“……”
蔣荃聞言,被噎得說不出話來,這次的建城花費是由李偉的商會出的,跟朝廷無關,人家人傻錢多,他還真找不出理由阻攔來。
只是想到這麼多錢花出去,雖然不是自己的他還是有些心疼,遲疑的一下又勸道:“大人,咱們建城估計半年左右就能完工了,就算按大人說的,下官以為給個兩三貫也就夠了,用不著十貫!”
李偉想了想覺得也是,有時錢給太多了也不是好事,百姓半年賺到了遠超種地一年的收成,恐怕以後也就不願意再辛辛苦苦的開荒種地了,現在大明還是要以農業為主,不能過度吸納勞動力到建設上來。
“那就給五貫吧。”
既然是半年,李偉就減半支付。
按照他跟楊老三承諾的買地的價格,百姓開荒差不多一年也是能賺個十貫左右,現在建城半年賺五貫,跟他們自己開荒種地差不多,而且還多了管飯呢。
蔣荃聽到他這麼說,心裡還是有些不滿,但是也沒再多勸。
李偉沿著運河慢步而行,心裡不禁暗歎可惜。
由於朱元璋把都轉運鹽使司放在了揚州,這裡的商貿迅速繁盛起來,運河上不時就有商船過往,城東這片地上零星居住的也大多都是商賈。
不過此時的鹽商還沒有明中後期那麼利害,初來乍到的他們毫無根基,與揚州岳家顧家這種地方豪強根本沒法比,這次徵地時也是無比老實,官吏給多少他們就要多少,甚至無償獻出也毫無怨言,畢竟他們也不缺這點錢。
走到東邊,李偉不禁心中一動:“這個沿河的東面城牆,多修幾座門吧,方便商船來往交易。”
揚州的位置發展潛力很大,既然要建城就要為未來多考慮一些。
“好……好吧。”
蔣荃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心裡一陣腹誹,修城門可比修一段城牆貴多了,李偉這輕輕一句話,又得增加了上千貫的成本。
李偉看著運河上來往的船隻,心裡不禁微微一嘆,揚州地方是好地方,就是這片地有點太小了,比縣城大不到哪去。
像蘇州之類的較大的府城,人家都是外城套內城,京師更是裡外四五層,這種城池的城防遠勝單層的小縣城,當然造價也是成倍的上漲。
不過揚州地形所限,也只能先如此了,好在有運河天險,加上城濠,城防也弱不到哪去。
李偉和蔣荃在前,工部其他官吏跟隨在後,時不時的商議兩句,在他們身後,吳勇也帶領著一眾護衛緊緊跟隨。
運河上,兩三艘商船組成的船隊緩緩駛來,外表上看起來與其他經過的商船並無異樣,李偉等眾人也沒有在意。
然而隨著距離靠近,當頭的商船上的人卻是向李偉等人指了指,跟身旁的夥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