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就是朱儁,劉辯親自勸說朱儁重新出仕,並且一上來就委以重任。
這個結果對於黨人來說自然是千肯萬肯,他們上交兵權的時候都沒有任何猶豫,畢竟他們殺人也不是靠那些士卒的,皇帝重新取得權勢才是這些人想要看到的事情。
只有劉辯取得了權勢,在黨人看來如眼中釘一般的宦官才能死無葬身之地,他們這些黨人才有出頭的機會。
也正是由於黨人交權過於痛快,沒怎麼經歷過政治鬥爭的劉辯很輕易的就被黨人控制,對他們言聽計從。
為了重新拾取劉氏的威信,劉辯命令朱儁收復洛陽。
但見過大風大浪的朱儁很清楚,這個舉動實在是太危險了,大軍全部出擊稍有不慎自家後院可能就會燃起熊熊烈火。
奈何劉辯心意已決,根本不停勸說。
所以現在朱儁只想快,也只能快。
只要他夠快,就能在張讓和何進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洛陽,讓劉辯重新得到軍隊的保護。
然而張讓或許沒有反應過來,可是何進真的沒有察覺嗎?
必然不是,何進可能真的看不清時局,畢竟為了誅殺宦官,他甚至提出了讓年少的郎官進宮伺候自己妹妹這種腦殘的想法。
可許攸不會反應不過來,畢竟以他的才智這麼簡單的局勢分析起來不要太容易。
那為什麼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何進卻沒有任何動作呢?
排除所有不可能,真相再怎麼離譜也會是事實。
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許攸策劃的,讓劉辯身邊失去防衛力量,進而完成自己的某些陰謀。
這種結論其實不難推敲,因為袁紹退兵了。
袁紹早退兵或者晚退兵都會讓這件事變得複雜,可他偏偏在朱儁剛剛收復谷城的時候退兵了。
這就很有意思了。要知道朱儁手中的兵力可不比袁紹少,只要袁紹再堅持幾天就能一舉攻破洛陽,曹操將會在劫難逃。
可在這個節骨眼上退兵絕不是一種巧合,很有可能是袁紹和自己的老上級何進聯手了。
沒錯,就是和何進聯手,而不是和長安聯手。
何進的目的同樣也不單純,他好好的一個大將軍本應該權勢滔天,結果卻窩在高陵這麼一個地方作威作福。
說何進沒有志向那是假的,看看他歷史上大將軍府的屬吏就知道何進是個有想法的人。
畢竟曹操、袁紹、荀攸等人都出自大將軍府,盧植等一幫實力老臣也對何進馬首是瞻。
他只是蠢,單純的腦子不行而已。
其實也正是在高陵這段作威作福時間,讓何進產生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
我們的何大將軍百無聊賴之際終於願意讀幾本書來充實一下自身,好死不死的他讀了有關霍光的書。
霍光是個賢臣這毋庸置疑,但何進卻不想成為霍光那樣的賢臣,他只想擁有霍光那樣的權勢。
有個人在他之前已經為他做了榜樣,上一任大將軍竇武就很符合何進對權力的認知。
想要成為另一個竇武靠他現在手中這點力量肯定不行。
老部下、大帥哥、名門之後袁本初就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而且何進已經受夠了傲慢的許攸,他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外掛大腦幫助自己。
許攸在高陵確實很囂張,仗著何進離不開他,沒有將任何人放在眼裡。
口無遮攔見誰都懟不說,他還有點不太好的小癖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
這種事在那個時代也不是什麼值得注意的事,問題是許攸本身相貌一般,他看到美麗的女子都想佔為己有。
在高陵這幾年他已經收集了數十位美人,而隨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