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人口黃冊已經報了上來,情況比兩年前要好一些,但整體情況仍是不容樂觀。
太平軍實際控制的各省,江蘇和浙江、湖南三省人口最多,其中江蘇有丁口470萬,浙江有丁口512萬,湖南有丁口290萬。餘下各省,廣東有丁口169萬(新增11萬),廣西104萬(增加5萬),福建139萬,江西143萬。
貴州和雲南因為剛剛佔領,基層官府尚未完全建立並實行有效統治,加之二省境內有大量土人,所以人口資料尚未統計出來。樂觀估計,二省丁口當在200萬左右,其中漢族人口恐怕不到一半。
湖北名義上歸定武政權,不過湖北巡撫袁宗第是忠貞營出身,忠貞營和太平軍的關係也類似於合作的盟友關係,所以湖北這一塊對於定武中央而言,倒是有點聽宣不聽調,獨立性很大,自然不可能照其它各省一樣,按周士相的要求搞“人口普查”。
另外,湖北和湖南原本都屬於湖廣行省,在大西軍北上抗清後,湖廣一直是明清的主戰場,連年戰亂,必然導致人口下降。忠貞營出夔東後,為了迅速壯大,在湖北強拉壯丁,大肆搶掠,造成了湖北生產停頓,百姓流散,所以即便湖北願意並有能力進行人口普查,境內百姓數量也絕不會超過湖南。
江蘇原是南直隸,洪武初年的人口就多達1129萬,經明朝兩百多年發展,人口高達三千餘萬,現在卻只剩470餘萬,不及原先只有他一半人口的浙江多,主要原因便是清軍南下時,江蘇幾乎縣縣遭屠(尤其江南),有的地方更是連續被屠,致使江蘇成為人口損失最大的省份,比已經成為“無人區”的四川還要嚴重。
如果說其它省份或多或少都有天災、流寇影響導致人口下降厲害,那麼江蘇的人口下降則完全是滿清大屠殺造成,同時江蘇反抗滿清的程度也是各省之最。
儘管各省人品都銳減的嚇人,但即便這樣,太平軍實際控制各省人口相加,也有2100萬左右,已然是明、清、吳三家控制人口最多的勢力。
人多力量大,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強大的基石,周士相對於人口恢復的重視絕不亞於北伐滅滿清全族。因此江南暴亂平息之後,周士相趁機強力推行建村設鄉,用新的體制取代江南舊有體制,以此來穩定地方,恢復生產,讓飽受戰亂苦難的百姓能夠有更好的條件繁衍子孫。
參與江南暴亂的通虜暴亂士紳大多被滿門甚至舉族連根拔起,大量土地從這些士紳手中剝出,大量“浮財”也成為官府維持地方的財力和太平軍的軍費。
一些沒有通虜,但在暴亂開始後選擇“中立”計程車紳也被加以警告,被勸捐勸糧。參與通虜並參與暴亂,但在暴亂髮生後卻及時醒悟,轉而幫助官府鎮壓教民計程車紳,或多或少的被減輕了罪責。主持鎮反運動的汪士榮要求這些士紳出資替災民修繕房屋,或集資修建孤兒院、濟老院等。而那些堅定站在太平軍一邊計程車紳,得到了他們的回報。
經汪士榮上報,周士相親批,約有兩百多名開明士紳子弟被保舉送入南京的武備學堂和開設在南都、蘇州等地的中學堂。大致同等數量的開明士紳子弟被招入府縣衙門六房,鄉村公所任職,並給予那些士紳榮耀,從而使他們脫離原先計程車紳圈子,成為太平軍最堅定的擁護者。
。。。。。。。。。。。。
在馬車上,周士相一邊批擬各地送來的奏疏,一邊感受車外的田園風光。不過,他總感覺外面的風光有點彆扭。彆扭的原因是鎮江知府不知道腦袋哪根筋搭錯了,竟然讓人將官道兩側的民間全用白石灰刷了一遍,看著十分的剌眼。
莫非這就是官僚的通病?
也許,鎮江知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不想大帥看到沿途過於破舊的房子,不過這好心顯然不被周士相買賬。只是周士相倒無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