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突擊師,另外還會有軍直屬炮兵旅、工兵旅、防空導彈旅、軍直屬特種偵察營等等附屬編制,整個一重灌數字化集團軍就是一個龐大的協同作戰單位,和德國陸軍的編制完全不一致。
當然。共和國的快速反應集團軍和常規集團軍的編制倒也和德軍存在很大不同,快速反應集團軍如陸軍第三軍,下編部隊中除了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兩個輕步兵師和一個空中突擊旅之外,依然有軍直屬的大量部隊,而常規集團軍如第十三集團軍。也有一個坦克師、兩個機械化步兵師和一個空中突擊旅,而且同樣有大量的軍直屬部隊。
所以,就算是共和國陸軍中的乙類部隊也就是常規集團軍,也是七八萬人的龐大隊伍。如果是重灌集團軍,則儼然是十萬人級別的龐大軍事戰略群。因而光是從編制上分析,共和國陸軍一個重灌數字化集團軍基本等同於至少兩個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常規集團軍。而就真正武力對抗上,這就很難分析出一個數字化重灌集團軍到底能抗住幾個德國陸軍集團軍了,畢竟雙方從未交手過。…;
當然,不得不讓所有參會人員都承認的一點是,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確編制龐大、兵力雄厚,粗略一算估計七八十萬的兵力規模,而看似比中央集團軍群規模稍微小一些的南方集團軍群,其實也相當龐大。
從已知的情況來看,由很富有中國情節的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德國陸軍南方集團軍群編制也相當龐大,除卻德國空軍亞歷山大?勒爾元帥的第四航空隊,以及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的四個山地步兵師、土耳其的兩個山地步兵旅之外,其主力編制也不比中央集團軍群寒酸。
其常規集團軍包括第3、11、17、29、30、52、54等七個,而且不像中央集團軍的那樣,這七個集團軍中最少的也編制有三個師,而且像當初專門為在大高加索地區展開作戰而動用的第44山地集團軍,下編部隊中竟然是五個山地步兵旅,而且南方集團軍群中,還有陸軍一級上將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叢集;另外還有第3、14、48等三個摩托化集團軍。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北非和中東局勢緊張,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留在南方集團軍群,那麼從編制上,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倒真不輸給中央集團軍群,一樣是浩浩蕩蕩好幾十萬人的龐大軍力,不過這龐大的兵力卻一直沒有被希特勒用去對付蘇聯,而是被共和國、哈薩克、伊拉克和伊朗等國家圍繞裡海囤積的兵力給牽制住了,否則,這樣一支龐大的部隊投入到莫斯科戰役中去,蘇聯人早就死翹翹了。
而就編制規模最小的、由馮?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而言,這支部隊一樣配置了大量的支援性兵力,包含德國空軍于爾根?施通普夫元帥的第五航空隊,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三個步兵師,而主力編制上,常規集團軍包含第1、2、16、18、26、28、38等八個集團軍,另有埃裡希?赫普納的第四裝甲叢集,以及第41、56兩個摩托化集團軍,值得一提的是,第56摩托化集團軍的軍長埃裡希?馮?曼施坦因曾是德國陸軍訪華將領一員,還曾在共和國陸軍指揮學院學習了三個多月。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德國陸軍三大集團軍群沒有一個是善茬,看似最好捏的北方集團軍群其實也並不好收拾,因為在蘇聯人報復性的轟炸德國本土之後不久。德國空軍就增派了一個航空隊到北方集團軍群佔領區駐守,專門防範蘇聯空軍轟炸德國本土之餘,也會肩負起為北方集團軍群提供支援的任務,這支部隊便是阿爾弗雷德?克勒爾指揮的德國空軍第一航空隊。換而言之,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還比其他兩個有著更強的空中作戰實力。
胡廣並未一一介紹德國陸軍三大集團軍群的編制明細,他要重點講述的,當然是和中亞戰區最近的,也是理應第一個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