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息之空間。洪荒南部,火勢大盛,水火相生,令混沌無懈可擊。
東西方向,太極圖二分清濁,清則至清,濁則至濁。所至混沌,皆被太極圖分解,竟不能再進入洪荒絲毫,即使進入的混沌,也化為了洪荒的一部分。
在眾靈體苦苦阻擋天地之勢時,盤古身軀也在清濁二調,地水風火化生裡發生了變化。龐大的身軀化成了洪荒一座座山川,身軀之外的空間裡,地水風火之力蔓延而去。一片片地理漸漸形成。
預知眾靈如何化被動為主動,鞏固洪荒,請關注下節。前傳,鴻鈞。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前傳,盤古(三)不周山
地力在諸大神通者操縱盤古幡控制之下迅速遍佈整個洪荒,一塊塊地上的洪荒化為實體,一座座山脈形成,一道道山谷形成,一片片土地形成。水力夾雜在地力之中,在土地低窪處形成一片片汪洋與湖泊。火力與風力的強勁與地水的柔和互補,於是空間裡也溢滿了地水風火,形成了空氣。太極圖使濁氣下降,清氣上升,地愈沉而天愈清。
當太極圖與盤古幡操縱的地水風火之氣與清濁在空間力相互作用,二者之功效愈加互補,對混沌之抗拒更具強力,而對生存與空間的靈力,卻倍加柔和與舒適。三力相匯合,混沌在斧柄形成的結界裡更加寸步難進。
但在眾大神通者操縱之下的有效之力,在沒了操控之後卻會更加混亂,更加騷動不安。所以一個重大問題擺到了眾靈體面前,難道眾靈又要步盤古後塵,在靈力耗盡之後,洪荒還是一場空?
在對抗混沌的悠久歲月裡,這些靈體的智慧已超過了盤古許多,所以這時候的靈體在鴻鈞領導之下開始在這些充斥在洪荒之中的力量打起了主意。
“盤古身軀可抵混沌之力,能否再用盤古身軀?”
除卻大神通者苦苦操縱盤古幡太極圖外,其他靈體開始在這片新形成的土地上找尋盤古身軀。如果身軀就在這地水風火之力中化為了地水風火,那說明盤古身軀也無甚大用。如果盤古身軀在這諸力中還存有力量,那就證明諸靈想法仍可一試。
再許多次的找尋之後,大陸上最大的山脈出現在了大家的研究物件裡。如果盤古之力尚存,那很可能就是這片與大地格格不入的高峰了。但眾大神通者早已無暇出力取出這山脈,所以這如何去拿出盤古之力成了眾靈第一個面對的問題。
這時候地水風火與清濁同時作用到了空間裡,讓支撐空間的鴻鈞分出了些力氣。鴻鈞一聲大喝,讓混沌之力稍微停頓了一個瞬間,在這個瞬間,他找出了盤古在洪荒力撥出的最後一口氣,然後動用大神通,用盤古之氣勾動盤古身軀的震動,再一聲大喝,這座山脈已經連根拔起,留下一個深不可及的深淵。
這座山脈原是盤古脊椎,脊椎是整個身軀最堅硬的部分,才在地水風火之力中不至化生。
巨人的脊椎替換了斧柄立於天地之間,卻是起到了斧柄的作用,不用鴻鈞再支撐靈力也能在盤古幡和太極圖的互相應和下形成了覆蓋洪荒的結界。混沌在結界外再沒可能前進半步。
天地之間的巨柱在風火之力作用下又形成了一座山峰,這座山峰直連天地,形成了無比壯觀的一幕。
“此山名不周山”。鴻鈞親自給這座山名命。
脫困而出的鴻鈞手持斧柄,化斧柄為一隻鍾,即為混沌鍾。一敲混沌鍾,地水風火按秩序運作,二敲混沌鍾,清濁自分互不影響,三敲混沌鍾,洪荒穩固。自此,洪荒自成,眾寶脫離了眾靈控制,齊齊飛向不周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