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2部分

性的承諾和大把的英鎊法郎和黃金就能拉攏不少黑人部落跳出來成為盟軍的僕從軍。非洲黑人痛恨白人,卻又自卑的選擇相信白人,而盟軍宣揚的華夏人要奪取黑人土地和財富的謠言,最終使得更多的黑人選擇了旁觀中立。

很多黑人部落也不看好華夏人的未來,擔心白人報復的他們。根本不會那麼快就投靠向華夏。此時還不為非洲黑哥們瞭解的華夏最終只拉攏到了極少數人。遠遜於盟軍。

同樣的原因也使得阿拉伯人選擇了做出大量許諾的盟軍,刀槍對準了他們不感冒的黃種人。

非洲土著對盟軍的傾向。使得華夏短時間內只能在非洲略佔優勢,卻無法把優勢快速擴大。

不是隻有幾句忽悠,就能讓窮哥們跟著造反。真要這麼好忽悠,德國人早下手了。後世的民族大潮,也不過是世界第二強國的蘇俄人在順勢推舟。

在利益和不看好華夏未來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局面很難開啟。即使忽悠,也需要大量的人員去做工作,也需要時間。

偏偏華夏缺少相關的底蘊和時間,只能一邊分化做工作,一邊硬著頭皮來單挑所有人。

也幸虧老牌帝國的不得人心,使得大多數黑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選擇了中立,要不然華夏軍隊即使有百萬,同樣在非洲寸步難行。

但現在,盟軍雖然在非洲實力處在劣勢,卻能四處點火拖住一百多萬華夏大軍。

盟軍也在亞洲的中東地區四處點火,鼓動和武裝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時不時給中東的五十萬華夏軍隊製造些麻煩。

但這些同鼓動東南亞土著人制造的麻煩一樣,並不能給華夏軍隊太大威脅。

不過,被盟軍的許多承諾和利益拉攏衝昏了頭腦的印度人卻能給華夏帶來很大的麻煩。

雖然阿三們的戰鬥力有限,但受了刺激的印度人一口氣出動了四百萬大軍,在英國人和日本人的指揮帶領下,從東、西、北三面,向華夏展開了反攻。

雖說這四百萬大軍使用的武器大部分是盟軍淘汰下來的二手貨,但擋不住數量多。而華夏在印度河以西的兵力不過只有20多萬,在恆河以東的兵力包括緬甸的兵力,也不過只有30多萬。加上北邊的高原上的10萬大軍,和東南亞越來越少的的50多萬土著軍隊,不過是剛一百萬冒頭。

在這些叢林地區,坦克和飛機等先進武器受限較多,而人的作用更加突出。

不得已,華夏本土另外多支援了中南半島50萬軍隊,一方面藉機多清剿土著匪類,一方面穩固印緬邊界。

相對於英國人指揮的相對溫和的印度西線戰事,日本人指揮的印度東線戰事格外激烈。

此時日本也加入了盟軍一方,雖然明知道是美英隨時可以推出去的炮灰,但也換來了暫時在印度歇腳的權利。有了喘息之機的日本人這兩年不斷蒐集,在印度也還不足三百萬人。逼得全民皆兵,不分老幼的都拿起了槍支。

他們更明白只有打敗了華夏,才能解救日本本土上越來越少的同胞,他們的民族才能藉著華夏的土地恢復元氣,要不然即使華夏不找麻煩,以後也可能會被英國人和印度人吞掉。

這一次打華夏他們特別賣力,更是用各種手段刺激的日本佔領區下的印度人也瘋狂了起來。

那些東南亞土著人根本不頂用,以前華夏佔領的恆河附近的防線頻頻告急,華夏不得不派兵支援。

僅僅印度和中南半島,華夏軍隊就被拖住了130多萬。而為了對抗佔據著索羅門群島的盟軍和從印度洋上突襲的盟軍海軍,各島嶼上又散佈著60多萬軍隊。

雖然連美國人也不敢輕易打澳洲大陸的主意,但他們不斷從伊裡安島和紐西蘭以及澳洲諸島上調事,在整個澳洲又駐紮有70萬大軍,孟享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