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廠和各處工廠的大煙筒正在豎起來,鐵路正在向四面延伸,一道道大江大河上正在架起鋼鐵橋粱,一座座具有華夏古文化韻味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也在平地拔起。
戰區內有大量的勞動力,也有各種改造的機械在一起施工,但惟獨缺少的是各種工程師。
隨著歐戰爆發,大量的歐洲人還是都避難到了美國。其中的高階人才,美國人歡迎,但那些中低檔人才,美國人也不希望他們跑來和美國工人搶飯碗。異使是德國人也在為國內的就業考慮,對這些中低檔的人才不是很關注。但華夏恰恰缺少這些中低檔人才來夯實工業基礎。
國家被佔,比利時等國工廠內的機器也暫時無法正常運轉,已經有大批的人開始失業。
而作為老牌工業國家的比利時的工程師的水平一點不差,華夏之前的一些工程中,經常出現比利時工程師的身影。即使是一些技工,也比華夏那些剛剛放下了鋤頭的農民工要強很多。
於是,孟享開始大量的招攬去華夏工作的人才。這樣非高階的人才,還是很好招攬的,只要價格合適,遠離戰火,他們很多人都樂意。他們來了不會搶華夏人的飯碗,和那些猶太人、捷克人、波蘭人一樣都是為了給華夏人當師傅的。
在戰區內也經常可以看到這麼一個情景,一個高鼻子洋人身邊經常跟著幾名甚至十幾名的徒弟。也經常碰到幾個操著不同國家方言的洋人在為一個工程的最佳方案而爭吵。幾乎聯合戰區的各大工程中,都有老外工程師和技工的身影,而各所大學的校園內也都各國外教的身影。
一開始的時候翻譯不足,但動作無疑是全人類相通的。華夏人的聰明是不容辨疑的,一些華夏工人就連小學文化都沒有,甚至還沒有從先鋒軍組織的夜校識字班中脫盲,就已經跟在那樣洋技工身後學會了洋師傅的手藝,甚至一些手法上的錯誤都學得一模一樣。
那些經受了大工業思想衝擊的老外們在簽訂了協約後,只要拿到了足夠的報酬,就沒有保守自己手藝秘密的念頭。畢竟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歐州比較普通的手藝,如果不賣力教授,先鋒軍也會隨時換人。這個戰亂的念頭,他們也擔心失業。幸好聯合戰區內到處都有建設,不怕他們教會了徒弟,餓死自己。
他們帶來了技術,也帶來了不同的理念,在華夏不斷的交融,肥沃著華夏的思想土壤。不用國人走出去看世界,大量的洋人就走了進來給國人展示著另一個世界。
在互相交流中,由於文化的不同,也容易鬧出一些笑話和一些爭端,而解決這些爭端需要法律。
和比利時簽訂的相關協議中就必須明確註明,在聯合戰區內的比利時公民可以給予平等的國民待遇,也就必須遵從聯合戰區及中央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由於先鋒軍出面的這個和談有些不倫不類,所以出面的是中央政府,顧維鈞就是代表中央來談判的。
這樣讓比利時人遵守中央的國家法規和先鋒軍的地方法規也算說得甚去。
比利時的問題好解決,法國人雖然投降了,但還有些底氣,也留著些傲氣。雖然看起來只是天津一處的問題,但如果是開了這個口子,只怕上海、武漢、廣州等處的租界就不好維持了。必將顏面大損,不好維持。不過,孟享豈會管這些,一個維持不了太長時間的傀儡政府,一個落敗的老牌帝國還想在先鋒軍面前耍蜘“到了最後期限,我們會直接派兵接管,望貴方及早做好準備!”,有孟享在後邊撐腰,顧維鈞的話語也硬氣了很多。
德國人也在旁邊敲打。雖然他們說不干涉法國在境外的殖民地,但這個與先鋒軍有牽扯的問題,德國人還是希望進一步加深關係,尤其是他們背後的山寨公司。
而山寨公司也出面了,同意了先鋒軍提出的用武器來作為收回一些在華資產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