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公主兩個貼身女衛的扶持下從內室裡走出來。
這小小的宮室院落裡,昨夜曾經有數百人在這裡打架,裡面的每個房間,包括窗底下、櫥櫃裡、甚至每一條縫隙、每一塊磚頭都被人搜查過了,根本沒有他的人影,但是現在李顯就從後堂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武三思和武承嗣好像見了鬼,目瞪口呆地看著,根本無法想像他昨夜究竟藏在哪裡。李顯一出來便向眾人連連拱手致歉,畢竟眾人都為他而來,可他卻避而不見直到此時才出來,眾人經過昨夜那場混亂,自然不會有人見責。
其實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昨夜那刺客必是武承嗣和武三思派出來的,可是妙就妙在每一個人都裝作不知道,就連武承嗣和武三思自己都裝作不知情,大家見了面,依舊客客氣氣,該殷勤的殷勤,該問候的問候,做足了排場。
廬陵王一到,早已整裝待發的人馬就要出行了,太平公主的八女衛護在最內圍,八座肉山把廬陵王圍得風雨不透,接著是楊帆率領的百騎和內衛,再接著是張易之、張昌宗領來的一團羽林衛,之後是狄仁傑、姚崇、魏知古的南衙禁軍,最外面才是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家將。
太平公主說的明白,不是信不過兩位王爺,而是因為兩位王爺帶來的人是私兵。廬陵王還京,當然要由朝廷的兵馬拱衛,沒有借用梁王和魏王私兵的道理。
武承嗣和武三思此時已經打消了行刺的念頭,哪裡還會在這件事上和她計較。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便離開了龍門。
京裡一早就傳出了訊息:皇帝聽聞廬陵王在房縣患病,愛子心切,已命職方員外郎徐彥伯往房州召回廬陵王及王妃、諸子,以便回洛陽治病,今日即是廬陵王抵達京城之期。
這條旨意武則天早就擬好了,直到廬陵王安然抵達京城,這才向天下人公佈,但是那位職方員外郎徐彥伯只是跟著張易之和張昌宗跑了一趟,自始至終他也不曾露過臉說過話,朝廷只是借用一下他的名字。
召回皇子。當然只需要一道旨意、一位使者就成了。煌煌大唐,天子之子,要回京還能有什麼問題?什麼百騎、什麼內衛,什麼一路的刺殺、什麼重重的驚險,什麼王爺宰相甚至連皇帝的面首都要派出去確保廬陵王的安全。這些事從來就不曾出現過,必須抹殺掉。
儀仗快要抵達洛陽城的時候。武承嗣和武三思兩位王爺以及三位宰相們就紛紛率領他們的人馬離隊而去。張易之和張昌宗則退居幕後,一直不曾露臉的那位徐員外郎騎著高頭大馬走到了頭裡,成了迎王駕回京的使者。
需要明確的是,他是從房州一路迎回的廬陵王。廬陵王不曾住過龍門,龍門山上從來不曾發生過昨夜那樣一場暴亂。
京城百姓一早聽各坊坊正公佈了廬陵王還京的訊息,待見這樣一支盛大的儀仗入城。不知道的人向人一問也便知道是廬陵王回來了,百姓們登時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歡呼。
其實廬陵王李顯也好、太子李旦也罷,在百姓中早就影響日微,百姓們只要有飯吃、有衣穿。誰管你皇帝是誰,只是這些年來武則天在朝中種種排斥異己、重用武氏族人的行為不得人心,在民間也因為大興土木、戰爭不利等種種因素威信日益降低。
兩相比較,百姓們對於廬陵王回京自然大為高興,他們寄希望於這位皇子來日能夠繼承大統,勵精圖治,重現太宗、高宗朝時大唐帝國煌煌大國的氣派,重建一個富饒強大的國家。
※※※※※※※※※※※※※※※※※※※※※※※※※
有了太平公主、狄國老和魏相、姚相的護持,有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的確認無疑,有了張易之和張昌宗的親自接迎,有了皇帝派來的儀仗,這個皇子還會是假的麼?
沒有人這麼想,因此,洛陽各處城門處的暗哨密探們已經灰溜溜地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