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青山再次回到學校的時候,這邊都已經準備放假了。
他拎著一個大袋子,走進圖書館的辦公室,立刻受到同事們的熱烈歡迎。
“這是和田大棗,大家自己分分。”
劉青山把袋子放到地上,開啟之後,裡面紅豔豔一片。
今年的新棗還沒下來,這是去年的,不過依然鮮亮。
“這棗可真夠大的!”
李姐湊上來,捏起一枚大棗,好傢伙,足有一寸半長,和這邊的大棗相比,一個能頂四、五個。
“好好好,這叫千里送大棗,禮輕情意重,謝謝青山啦。”其他同事也紛紛道謝。
其中一位卻嘆了口氣:“可惜咱們圖書館這裡,還是留不住青山你這樣的大才啊,青山,記得以後常回來看看。”
劉青山都被說得有點蒙:啥意思,調工作了?那怎麼能行呢,這麼清閒的工作可不好找!
李姐道明真相:“青山啊,是經濟學院那邊,請你回去當講師,恭喜恭喜!”
在這時候的校園,有本事的才從事教學,教不了的,才從事行政和後勤工作。
劉青山眨眨眼,也沒有做聲,他的兜裡,還裝著一封辭職信呢。
現在看來,還是直接交給經濟學院的胡院長好了。
“青山啊,一會兒搬東西的時候別忘了,這還你一箱罐頭呢。”李姐又熱心地提醒。
劉青山這才注意到,不少同事的辦公桌上,都多出一個玻璃水杯,有幾個外面的罐頭商標還沒揭下去呢。
瞧瞧造型,美觀大方,還挺不錯的。
李姐喜滋滋地跟劉青山彙報說:“青山你的這個點子簡直太厲害啦,罐頭廠的產品,現在供不應求。”
另一名同事也連連點頭:“這麼有才華的,確實應該去經濟系。”
劉青山知道,這種改變,主要是上面的態度轉變而引起的。
他現在就相當於“平反”,當然會受到重用。
再加上彼得教授的推波助瀾,學校就順勢給自己重新調整工作。
跟同事們聊了一會兒,劉青山就去了經濟系那邊。
他也早有準備,腳踏車後面,還一個大袋子呢。
他到了經濟學院這邊,大家基本都在辦公室,統計成績之類。
劉青山又把袋子放下:“從邊疆帶來的葡萄乾,大夥多少嚐嚐。”
“哎呦,這個可是好東西,吐魯番的葡萄乾,絕對亞克西!”一位老教授樂呵呵地接過話茬。
其他人則笑著跟劉青山打招呼:
“歡迎啊,以後大家就在一個馬勺裡吃飯,青山年輕有為,咱們經濟學院,又添一員大將!”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這個訊息,劉青山本來就是這裡畢業的,所以算是嫡系,只會覺得臉上有光,而不會排擠之類的。
可以說,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劉青山的未來幾乎可以預見,什麼副教授、教授之類的,肯定都是順理成章。
劉青山跟大夥聊了幾句,便去胡院長的辦公室報到。
胡院長正在伏案疾書寫著什麼,看到劉青山,也笑吟吟地放下老花鏡:“青山,你還捨得回來呀!”
劉青山嘿嘿笑著,取出來一個紙包,裡面是肉蓯蓉的切片,這個泡酒,對中老年人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閒聊幾句,劉青山這才取出辭職信,恭恭敬敬遞給胡院長。
胡院長掃了一眼,立刻拍案而起:“胡鬧!”
劉青山就賠著笑臉,耐心解釋一番,胡院長搖搖頭:“學校那邊,也肯定不會答應的。”
搞得劉青山也鬱悶,到我這怎麼反了:參加工作容易,辭職倒成了難事。
“青山啊,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