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盟」分裂的很突然,是外人沒有想到的,當時的傳言是,「道盟」的守舊派不想讓年輕人接盤,在「道盟」的所有事務都由那些老人管理。
年輕人不幹,就開始自立門戶,改名為道教。當時有將近一半的人和他們一起叛離「道盟」。
那時的大陸並沒有大一統,還是有很多個國家,而「道盟」支援的那個國家自然是最強大的。
後來大陸動亂,道教支援的國家開始嶄露頭角,居然開始接二連三的開始吞併其他國家,逐漸成為大陸上最大的一個國家。
到了最後道教打敗了「道盟」成為正統,也就在那時,這片大陸終於重新被大一統了。(當然也不算是完全大一統,還有很多番薯小國,就算是如今的大商也有一些番薯小國。)
而被打敗的「道盟」並沒有消失,而是潛伏了起來,在這幾百年的國家交替下,終於在三百年前,「道盟」找到了機會。
他們和商太祖合作,再加上當時初露崢嶸的儒家,成功的建立了如今的大商。
把道教趕到了西邊,可「道盟」經歷了幾百年的打壓,實力已經遠不如從前了 , 就算是現在「道盟」的人也沒多少,這樣並不能成為大商的國教,這就讓儒家撿了便宜。
當然不管皇帝換了幾任,國師一直都是「道盟」的人,可「道盟」的人卻越來越少,知名度也沒有多少了,不少人聽說國師是「道盟」的人,還以為「道盟」是道教的分支呢!
有一點,說來也奇怪,柳千尋明顯是國師的人,而國師是「道盟」的人,可他卻和楊新這個道教的人玩那麼好,這是外人所不理解的,要知道楊新在道教的地位可不低。
三百年過去,皇帝都已經換了幾輪了,他們對「道盟」的約定一直還在。
可朝廷的官員就不樂意了,要知道權利就這麼大,你多拿了,別人就少拿了,所以很多人是對國師不滿的。
當然,皇帝是樂意看到這種局面的,他自然不想看到有人一家獨大,皇權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與制約。
所以他們針對國師,身後都有皇帝的授意,他需要朝廷內部保持一種平衡,這樣他就能鞏固住自己的皇權,這些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柳千尋就算回了京城,肯定也有很多人反對他,排擠他,更別說他還沒回京了!
他近兩年估計是不可能去朝廷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