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公元前664,山戎伐燕,齊軍救燕。公元前661年年狄人攻邢,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公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從這些情況來看,尊王攘夷的齊國,根本就是周天子的保護神,周天子有名無實,管不得事,大家不怕他,齊國站出來說:小樣敢不聽老大的話?老子代老大扁你!有外人跑來砸場子,周天子手頭無兵,屁都不敢放一個,任自己小弟捱揍,齊國又跳出來,大吼一聲:“弟兄們,有人砸場子,跟老子**傢伙**孃的!”
試問這樣的小弟有什麼不好?簡直大好特好啊!有他齊國在手,那就是專治各種不服!
所以她笑了起來:“我就說父皇周邊肯定有小人吧。妍兒知道父皇這些年對雲家有些……其實妍兒不想說這些話,但是妍兒很怕因為這些事讓夫君覺得妍兒是個外人,有什麼事情也不和妍兒說,那樣的話,妍兒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過今天聽了夫君的話妍兒就放心了,夫君想做桓公,妍兒高興還來不及呢,妍兒想下次父皇知道了,也定然會有所轉變的。”
雲錚笑著點了點頭,心裡卻有些陰雲。妍兒或許覺得我做齊桓公對林家這個“周天子”是好事,但身為周天子本人的萬昌皇帝卻不一定會這麼看。
萬昌,畢竟不是周天子啊。朝廷,也還沒到周天子時候中央朝廷那般有名無實啊!
尊王攘夷,嘿,好一個尊王攘夷!
沒有人比雲錚這個後人更清楚尊王攘夷的實質是什麼!
尊王攘夷的真正實質是什麼?是爭霸!
就說齊桓公,在改革出現成效、新軍編練完畢後,齊桓公急不可耐地要出去爭霸天下了。爭霸本就是齊國君臣的共同心願,但管仲覺得還不到時候,因為齊國還缺乏一個參與中原逐鹿的口號。有了口號就可以師出有名,也有了招呼諸侯的號召力,同時宣示本國理想的外交政策。一個成功的口號甚至敵得過一個軍。
作為齊國君臣深思熟慮的結果,“尊王攘夷”適應了春秋早期的外交局面。第一,周王室雖然日益衰微,但西周四百年的統治在人們心中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傳統思想。如今儘管王室衰微,但周天子在政治上依然具有相當的號召力。想稱霸的諸侯國不少,但誰也不敢驟然將周天子取而代之。第二,當時被稱為蠻、夷、戎、狄的周邊少數民族,乘著中原諸侯紛爭,政局動盪的局面,向一些諸侯國發動進攻,威脅著華夏地區的安全。因此,制止少數民族的軍事*擾進攻就成為了多數諸侯國的心願。這是一個集道德與現實於一身的口號,也是號召諸侯、令人難以拒絕的絕好藉口。可能是由於眼界、思維的侷限和實力的原因,之前還沒有人明確提出過“尊王攘夷”的政治號召,也沒有人實踐過。
能夠提出口號本身就是能力的象徵。外交口號是一國外交政策的表達,表明該國對國際事務有自己的理想和規劃。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外交口號的。儘管一些國家經濟發達,軍事也不弱,但就是提不出**的、能為他人接受的外交主張和口號,甚至跟在超級大國屁股後面亦步亦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