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部分

草原東西方向的重要直道。

另三條則是南北方向水泥直道,分別是朔州、幷州、幽州三地通往草原,一旦建成,將讓遼東牢牢掌控整個草原。

鑑於沿途環境惡劣,使得道路建設成本偏高,此次牧府調集了大量胡人俘虜參與。曾經桀驁不馴的胡人,在遼東軍刀槍威脅下,只能乖乖努力工作,以爭取早日脫離苦海。

那些胡虜不是沒想過逃跑、反抗,但每次下場都很慘,以至於到了後來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工作,以便爭取到極少數赦免名額。

由於修築條件十分惡劣,導致俘虜死亡率非常高,但即便如此牧府依舊不為所動,一心只以完成道路建設為重。

正如大司馬所言:“反正死的又不是晉人?就當是胡人為當年所犯的罪愆贖罪了,能不能活下來,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說實話衛朔根本就沒將那些死去的胡虜放在心上,就如後世美國修建太平洋鐵路的時候,死了無數的華工一樣,胡人的屍體,也將鋪滿沿途水泥直道。

和其他地方相比,剛剛收復的壩州草原無疑是經濟實力最為弱小之地,然而這也意味著壩州充滿了機會。因此當牧府一經調整政策,才會讓無數世家大族、豪族富商紛紛北上草原。

經過數年洗禮,晉人對於眼前發生的一切已是輕車熟路,頓時各種私營、官營、公私合營的作坊在草原上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如紡織、食品加工、養殖、鋼鐵等等行業,都是賺錢的好機會。

與此同時,前往草原、關中、司青淘金的人口愈發多了起來,在某種程度上也抑制了人口過於集中在幽並朔三地的現象。(未完待續。)

第520章 又添強敵

在西海(今青海湖)西面約七公里處有一座巨大城池——伏俟城,是吐谷渾人都城。

由於吐谷渾人並不擅長築城,因此儘管吐谷渾人將伏俟城稱之為王者之城,但其實伏俟城規模並不大。其城牆高只有兩丈而已,根本無法與中原動輒五六丈的城池相提並論。

伏俟城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居住在城內的吐谷渾部落實力卻不容小覷。

吐谷渾原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鮮卑部落,在經過千里跋涉、輾轉遷徙後,才到了西海高原上定居下來。

經過慕容吐谷渾、吐延父子兩代近十年努力,吐谷渾部落亦是西北首屈一指的胡族。其雄踞西海湖附近,整個部落有近三十多萬人,擁有騎兵六萬騎,同時還有不下數十萬的羌人附屬部落。

除此之外,吐谷渾部落還盡享絲綢之路南道繁華,每年吐谷渾人都會經西海湖南岸或北岸,過柴達木的德令哈、大柴旦、小柴旦,出當金山口,到達敦煌,匯入河西走廊道,再前往西域。

這條貿易線路為吐谷渾部落帶來了無窮無盡之財富,為吐谷渾壓服四周羌人部落,提供了強大助力。

這日,伏俟城內來了一位特殊客人,此人便是原涼州左司馬陰元。當初陰元受索輔蠱惑想要割據敦煌自保,豈料一回到敦煌就受到兄長陰澹的責備,罵其目光短淺,欲將陰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陰氏因陰元失誤被迫站到遼東對立面,但眼下陰澹後悔也晚了,只能暫時先見機行事。為了力保敦煌不失,陰澹以敦煌太守的名義,開始徵召敦煌青壯入伍,同時積極尋找外援。

位於西海附近的吐谷渾部落以及敦煌西北的河西鮮卑都是陰澹極力爭取的外援,為此他一方面派陰元到伏俟城拜見吐延,另一方面則派索輔北上結盟河西鮮卑。

陰元抵達伏俟城時,天空中正下著細雨,在雨霧中遠遠望去,靜靜地橫臥在前方的伏俟城就像是吐谷渾王國蓋在西海環湖草原上的一枚印章,讓人悠然嚮往。

“哈哈哈,歡迎陰司馬到我這王城內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