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紛紛起身致意。
李東陽和謝慎衝他們微微一笑算是回禮。
又過了沒多久,謝遷的轎子停在了李東陽府邸外。
在管家的攙扶下謝遷一步一顫的走向宴席舉辦地--李宅後院。
“於喬來了!”
李東陽正在與謝慎談笑,見謝遷顫巍巍的朝他走來,忙不迭的起身迎去。
“於喬,你這身子可是大不如前了啊。”
李東陽也有近一個月沒有見到謝遷了,想不到他的身體狀況又有惡化,真是到了不得不退的地步。
看到謝遷這副樣子,李東陽心裡十分不是滋味。
他和謝遷是同一年入的閣,二人配合默契將大明朝廷的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
在李東陽心目中謝遷不僅僅是同僚更是兄弟。現在這個好兄弟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隱退,李東陽不禁唏噓慨嘆。
他在謝遷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他現在身子骨還算健朗,但年紀擺在那裡若是有個大病大災也許便是謝遷這副模樣了。
難道非要等到謝遷這個樣子再致仕?還是急流勇退,在天子心中在同僚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形象?
李東陽拉著謝遷坐定,清了清嗓子道:“諸位想必都知道,於喬已經上書致仕了,陛下也已准奏。明日於喬便要離開京師,從張家灣碼頭乘船返回餘姚。老夫設下這席酒宴特地為於喬踐行。多謝諸位能夠赴宴。”
眾人紛紛表示謝次輔的踐行宴是一定要參加的,他們都由衷的佩服謝次輔的為人云雲。
謝遷舉起一隻酒杯,有些哽咽道:“多謝諸位了。能與諸位一起在朝**事,是某的榮幸。今後還望諸位能夠繼續勤勉政事,報效朝廷。”
“木齋公,學生敬您一杯,感謝您這些年對學生的提攜,感謝您對大明做出的貢獻。”
謝慎衝謝遷深施一禮,舉杯恭敬道。
他和謝遷之間因謝丕結緣,二人惺惺相惜為往年之交。眼下雖不說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但至少要暫時分別一段時間。這該盡的禮數還是要盡到的。
“四明,你有心了。”
謝遷點了點頭,笑道:“老夫這一走,你肩上的擔子便又重了幾分。你可一定要挺住啊。”
“木齋公請放心,學生一定為大明鞠躬盡瘁。”
雖然是踐行宴,可謝慎不想搞得太傷感,便示意部院大佬們向謝遷敬酒,一時間眾人紛紛向謝遷舉杯祝福,場面氣氛十分熱烈。
其間還有歌女唱曲助興,謝遷在京師聽到家鄉的吳儂軟語,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啟程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當初劉健、謝遷、李東陽的內閣鐵三角現在只剩下李東陽一人。雖然有新人補上,但那種默契卻是不可能代替的。
曲終人散,謝遷正式與眾人告別,看著謝遷有些佝僂的背影,謝慎知道一個時代就要結束了。
翌日謝遷攜全家老小乘坐馬車正式離京。
馬車離開京師來到張家灣碼頭,謝遷一家便轉而乘船沿著京杭運河一路而下。
從京師到餘姚若是不趕,要二十天至一個月。
謝遷自然樂得如此。一路上順帶著欣賞運河風景好不美哉。
官船所至之處,各府州縣的官員紛紛出城相迎,雖然只是在碼頭上聊表心意,但足以見得謝次輔在大明官員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及至謝遷返回家鄉紹興府餘姚縣,更是受到了族人百姓官吏縉紳的熱烈歡迎。
餘姚能有今天的地位,跟二謝的崛起分不開。
先是謝遷入閣,再是謝慎入閣,二人一起撐起了餘姚的天,讓餘姚所有讀書人都有了底氣,不會再遭到歧視欺負。
今日謝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