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老大哥和他的完美世界
和控制世界的老大哥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製藥老大哥掌握著幫助人們減輕“生活重壓”的藥物的控制權。其主要武器:透過媒體洗腦,使人們相信,那些合法銷售卻令人生畏的藥品對精神健康必不可少,從而產生依賴效應。
和《藥人》一樣,查裡·梅達瓦爾(Charles Medawar)和阿尼塔·哈頓(Anita Hardon[9])在《失控的藥品?抗抑鬱劑與善意的陰謀》中揭露出製藥業如何越來越少地投入公共衛生,而越來越多地尋求控制公共衛生的事實。透過鎮定劑和抗抑鬱劑的例子,作者將目光投向藥品促銷,市場營銷,以及情緒控制藥物“百憂解”(prozac)和“賽樂特”(paroxetine)的處方和使用問題。
作者質疑:
——那些被認為應該接受治療的精神問題,是真的存在還是被高估了?
——抗抑鬱劑真的有效嗎?
——病人會對藥物產生怎樣的依賴?
——藥物是否具有副作用?
該書還揭露出服用抗抑鬱劑所產生的不良後果,而這已是得到證明的事實。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它的英國同行——醫學安全委員會——最近都建議醫生不要再開具血清回收抑制劑(鹽酸氟西汀—百憂解類抗抑鬱劑)的處方,因為實驗觀察顯示,十八歲以下年輕人服用該藥後容易產生自殺傾向。
雖然最近的調查資料顯示抗抑鬱劑的用量呈減少趨勢,然而法國仍然是歐洲精神類藥物最大消費國。根據歐盟衛生政策評估最高辦公室2006年6月的一份報告:“這些藥品的消費,特別是鎮定劑和安眠藥的消費,法國比其他國家平均高出兩倍,與德國,英國和荷蘭的消費量差別尤其顯著。”我們比我們的鄰居們更消沉沮喪嗎?
在法國,超過五百萬人口服用抗抑鬱藥物。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是,我們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一種被神化了的化學品:百憂解。這個“幸福小藥片”是當今著名的抗抑鬱劑的開路先鋒:鹽酸帕羅西汀、怡諾思、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左洛復、別忘了還有著名的複方地西泮片,或者三唑倫……據傳這些藥物對控制暴力、自殺和殺人——包括兒童和青少年暴力傾向效果顯著。儘管對於這些藥品的藥效,處方的合法性、導致性錯亂的副作用,以及產生對藥物依賴的質疑不絕於耳,然而什麼也阻擋不了它們成功的步伐。
開具藥方的醫生在這裡扮演最根本的角色。在80%的病例中,是普通科醫生,而不是心理科醫生開出這些精神類藥物的處方。如果是普通科醫生負責精神疾病的診治,根據或大或小,或真實存在,或來自想象的病人對病情的抱怨開出藥方,如果是他們站在第一線,結果怎樣?只是短暫出現輕微不適的人,被和真正出現病理症狀的人放在一起對待。此外,處方的時效性也很少被重視:應該短時服用的(四分之三服用鎮靜劑的患者服用期超過六個月,而該類藥品最長服用期限僅為三個月)卻開了長期的,而本應當服用時間長一點的,卻被開得過短。
根據前面所提到的最高辦公室的報告,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是此類藥物的消費者:“年長者特別容易長期而頻繁的服用,5%的兒童和青少年也是它的消費者,並呈現上升趨勢。四分之一的女孩兒和將近五分之一的男孩兒在十八歲之前服用過精神類藥物。”
上述藥物主要有哪些種類?
——鎮靜劑(或者安定劑):最常開的藥物(特別是在長期服用的情況下),屬於苯二氮平類,可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被用於治療焦慮症。然而經常發生病人自行服用的情況,最終導致完全失控的成癮狀態。
——安眠藥(或者催眠藥):法國是安眠藥的世界最大消費國